把一生一世的事写在纸上

  把一生一世的事写在纸上

  文/汤小小

  年过六旬,大字不识几个,老伴去世,儿女各自成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人生,就像渐渐西沉的太阳,再也不可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可是,有位老太太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夕阳的余辉也可以美不收胜。

  这真的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太太,出生在山东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适逢战乱和饥荒,尝过饥饿,闯过关东,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可谓步步惊心。

  当历经磨难,该安享晚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和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从此天人永隔。

  悲伤和孤独潮水一样将她淹没,那一年,她已是六十岁的银发老人。为了排遣寂寞,她开始夜以继日地织毛衣,织完毛衣织坎肩,织完坎肩织毛裤。

  女儿看着心痛,就说:妈,我教你认字吧。

  她的眼里闪过一抹亮光。小时候家里穷,哪有机会读书识字啊。那时候,看着别人背着书包走进课堂,她也曾生出无限的艳羡,看着别人捧着书本,看得津津有味,总是勾起她无限的好奇。

  如今,自己有大把的时间,身边又有现成的老师,为什么不好好地填补曾经的遗憾呢?

  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想要认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决定做了,就不想认输,大街上的招牌,别人发的传单,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公交车站牌,都是她的教材,她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念,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直到它们变成一眼就能认出的老朋友。

  她还迷上了看电视,不过,她并不看演员长得漂不漂亮,也不看人家打斗得多精彩,她只盯着屏幕下方的字看,一边看一边听,一集电视剧看下来,虽然眼睛酸痛,但也收获不小。

  除此之外,她还喜欢自己编快板,她说一句,让女儿写一句,写完了,她自己再反复地看,反复地念,那些不认识的字,慢慢也就认识了。

  几个月以后,她可以拿起孙子的《格林童话》,毫不费劲地看起来。看完后,她就乐滋滋地讲给别人听。可是,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根本没有吸引力,大家就让她讲一些别的故事。讲什么好呢?想来想去,只有些自己经历的事。没想到,这些事讲出来后,大家都非常喜欢听。

  听多了母亲的故事,女儿就鼓励她,干脆自己动笔,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没想到,孙子孙女们听说奶奶要写故事,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大家都把这事儿当成了天方夜谭。

  她却不服气,凭什么你们能写,我就不能写?她下定决心,要做个样子给晚辈们看看。

  但是,写字的艰难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起初,她写一个字就要花好几分钟,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特别难看。过段时间,她能在纸上写一句完整的话了。再过一段时间,能写一小段话了。又练习几个月,能写出一篇小文章了,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不懂分段,还是让她心里乐开了花。

  写作逐渐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在脑海里搜索那些难忘的人和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把故事写下来,语言平淡直白,情感却万分真挚。写好了,她会拿给女儿看,女儿说写得好,她就眉开眼笑,女儿说不行,得重写,她就老老实实地重写一遍。

  写作慢慢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刚开始在外甥的卧室里写,外甥放假回家,她就到客厅的茶几上写,家里来了客人,客厅被占用了,她就带着小台灯跑到厨房里写,总之,只要能写字的地方,都是她的书房。

  她每写一篇,女儿就帮她贴到博客上。她写的那些故事,都发生在那个战乱和饥荒的年代,有她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也有听别人讲的,很多时候,写着写着,她自己忍不住泪流满面了,那些故事,一个个都揪着人的心啊!

  追着看她故事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看得热泪盈眶,大家都纷纷称赞,说这些故事真实而鲜活,说她是最会讲故事的人。

  她的故事还打动了编辑,《读库》、《新青年》、《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纷纷刊登,然后,又有出版社要与她签约。

  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组合成了一本书《穷时候,乱时候》,此书一面世就好评如潮,很多读者成了她忠实的粉丝,不远千里登门造访,很多媒体也争相采访报道。

  她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作家,而从当初识字走到现在,她整整用了十六年。

  她就是传奇老人姜淑梅,如今,76岁的她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二本书。她说: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她一直信奉父亲的一句话: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动脑筋解决问题。正是这句话,让她撑过了,撑过了失去伴侣的悲伤,支撑她一步步走到现在,走成一个励志传奇。

  

  • 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餐巾纸上的收据
  • 让孩子精彩一生的十个励志故事
  • 一生只亮一盏灯,一生只做一件事

 

  

 

  

 

  

 

上一篇:努力不觉黎明远
下一篇:2014年世界杯4强出炉半决赛对阵情况 巴西VS德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