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励志故事: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励志故事: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励志故事: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州市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

  李嘉诚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苦。 14岁时(1940年),中国战乱期间,他跟随父母逃往香港,投靠来自富裕家庭的叔叔庄敬安。 不幸的是,他的父亲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不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 他先是在一家手表公司工作,后来在一家塑料厂担任推销员。 由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短短两年就晋升为总经理。 当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决心创业。 他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新台币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正式创办了“长江塑料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料》杂志,看到一则小新闻,说意大利一家塑料公司设计了一种塑料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 李嘉诚立即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会有更高的要求,而塑料花价格便宜、美观又适合当时,于是决定投入生产。

  他的塑料花产品很快就进入了香港和东南亚市场。 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塑料花需求量增加,来自“长江”的订单呈指数级增长。 直到1964年,七年间,李嘉诚从香港员工那里赚取了数千万的利润; 而“长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因此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测塑料花生意不会永远乐观,他也相信事情最终会逆转。 于是吉柳退出,转而生产塑料玩具。 果然,两年后,塑料花产品严重滞销,但“扬子”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值和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位居香港塑料玩具出口第一。行业。

   1963年,李嘉诚与表弟庄月明(叔父庄敬安之女)结婚,次年生下长子李泽钜,1966年生下二儿子李泽楷。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严重的银行信贷危机。 人们惊慌失措。 投资者和市民纷纷变卖房产离开香港。 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 1967年,香港爆发反英骚乱,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沉寂。

  不过,李嘉诚对香港工商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香港这个充满商机的殖民地不会长期混乱。 当人们低价出售房产时,他逆粮而行,购买了大量土地和旧建筑。 三年之内,风波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 大量离开香港的企业回流香港,房地产价格暴涨。 李嘉诚趁机将自己低价收购的房产以高价出售获利,然后回购有发展潜力的建筑物和土地。 到 1970 年代初,他总共拥有 630 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空间。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立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次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他正式在房地产行业大展拳脚,并在随后的石油危机和经济萧条期间抓住了房价下跌的机会。 ,采用人退我进,人弃我进的策略,结果在房地产市场大幅上涨时我获得了巨额利润,手头资金大幅增加。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怡和、太古、汇丰和和黄这四家资本最雄厚的英资外资银行在许多遭受巨额失业的企业中都拥有强大的实力。 李嘉诚决定利用长江实业雄厚的资金收购香港某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九龙仓,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店。

  经过仔细研究,他决定采取悄悄出人意料的策略,派人分散,秘密大量买入九龙仓股份,导致九龙仓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从原来的13.4元暴涨至56元。 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大量买入市场上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 不幸的是,由于资金有限,他最终不得不向汇丰银行寻求帮助。 不过,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已久,关系也不错,这让李嘉诚陷入了一些两难的境地。

  当时,资金雄厚的中国财团董事长包玉刚也在争夺九龙仓。 李嘉诚见机退出,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龙仓转让给他,获利5900万港元。 李嘉诚的战斗可谓一石二鸟。 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的直接冲突,又让包玉刚领导的中资财团成功取得九龙仓的控制权。

  包玉刚认识英雄、看重英雄,将自己持有的另一家老牌英资外企和记黄埔的股份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接管和记黄埔奠定了基础。

   1978年,李嘉诚又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策略,收购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并成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 然而,李嘉诚最令人难忘的胜利是他成功控制了老牌英国企业集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取的战术,不仅是对敌人进行无准备的打击,而且是迂回包围。 他指挥手下以极快的秘密价格收购了和记黄埔,很快就持有了该公司70%的股份。 当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齐德豪发现李嘉诚此举后,急忙组织英国大股东反击,但为时已晚。 李嘉诚本来就已经占据了上风,在汇丰银行的帮助下,他终于在股市上盈利了。 成功吸收了大量和记黄埔。 到1980年,李嘉诚拥有和记黄埔40%以上的股份。 仿佛触手可及,他成功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位置。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拥有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着和记黄埔,这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英资财团,价值超过50亿港元。 这其实是“小蛇吞大象”的奇迹; 而李嘉诚则成为了英资财团的老板。 第一个中国人。

  当时没有人问及关键问题,这也是汇丰愿意将和记黄埔股份出售给李嘉诚的原因。 直到1998年李嘉诚才透露其中的原因。 原来,汇丰银行非常欣赏李嘉诚的管理方式,相信和记黄埔在他的领导下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提供帮助。 结果也证明,和记黄埔在李嘉诚的手下,几年之内就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成为全球最优秀的跨国公司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后,李嘉诚的版图经历了一系列扩张。 除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集装箱码头、零售等,形成坚不可摧的大型综合性财团,在香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李嘉诚就进行了海外投资。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逐渐有目的地扩大相关投资比例,并实施全球化的企业战略。 我们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了基地。 他的表现一年比一年好。 20世纪90年代之前,他已成为香港首富,并一直保持这一领导地位。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成立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 到2000年4月,他以1130亿港元的价格将自己持有的Orange股份40%以上出售给德国电信,创下了香港历史上最赚钱的交易纪录。 Orange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也就是说,李嘉诚在短短三年内获利超过1000亿港元,资产翻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曾两次跻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个人资产达126亿美元(约合983亿港元)。 他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上榜的华人。 李嘉诚曾多次荣获世界各地杰出企业家称号,还五次获得国际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拓土”,李嘉诚已拥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港灯、长江基建等四家蓝筹公司,市值达7810亿港元,会计占恒生指数的20%。 该集团拥有超过31,000名员工,是香港第四大雇主。 1999年集团利润高达1,173亿港元。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了全球50位最富有的人名单。 名单上只有三个中国人,而且都是香港富豪。 其中,排名最高的是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嘉诚,排名第23位。 李嘉诚被评为全球华人首富。

  被美国《商业周刊》编辑部180多名资深编辑和全球24名记者评选为“2000年25位最佳管理者”,李嘉诚成为全球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家,排名第11位。

   2003年7月1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富人排行榜”。 香港长江实业董事长李嘉诚位列第五。

  响应中央科教兴国号召,捐巨资配合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他不仅多年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重视教育和健康,热心公益事业,而且还热心奉献。

   “我现在的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对我来说,我最看重的是国家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要我的事业不破产,只要我的身体还好,我的思想还好。”明确(他指着自己的头),我永远不会停止支持国家的教育和医疗保健。” ——李嘉诚1993年6月的话。

  正如香港退伍军人庄世平先生所言:李先生为人谦虚,诚实守信,名不虚传。 1980年开始,在中央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斥资18亿元创办汕头大学; 1994年,他捐资1100万元,帮助家乡潮州贫困地区建设50所基础教育学校; 1997年,捐资1000万美元为北京大学修建新图书馆; 2000年,捐资2400万美元参与国家互联网二期发展计划,在清华大学建设国家未来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等……

  多年来,李嘉诚的捐款总额已超过30亿港元,其中70%以上用于内地,20%以上用于香港。 他几乎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创办了大量公益事业。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必须读半小时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科学技术。 据他介绍,除了小说,他还看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经济等书籍。 这其实是他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

  【励志故事:李嘉诚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上一篇:关于永不放弃的励志名言
下一篇:57条励志经典人生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