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名人的故事简短周成刚那一段清醒着前行的求学经历

  • 励志人物
  • 2024年12月31日
  • 体育名人的故事简短:周成刚那一段清醒着前行的求学经历 周成刚,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大学任教十年;1995年自费留学澳大利亚后获传播学硕士;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的英语成绩在江阴市考了第一,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外交家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外交学院。凭借当时英语笔试口试第一的分数,他完全有可能被录取

体育名人的故事简短周成刚那一段清醒着前行的求学经历

体育名人的故事简短:周成刚那一段清醒着前行的求学经历

周成刚,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大学任教十年;1995年自费留学澳大利亚后获传播学硕士;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的英语成绩在江阴市考了第一,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外交家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外交学院。凭借当时英语笔试口试第一的分数,他完全有可能被录取,但最终进入了苏州大学英语系。而同班同学俞敏洪他们纷纷考入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这让他的心情变得无比复杂。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他不得不面临一个对他来说很严峻的问题:毕业后到中学还是留校?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喃喃低语:“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

那时毕业后完全由国家分配,没有人告诉他什么东西应该成为他的追求,他如何才能摆脱困境。“我只有两条路:毕业之后去中学教书,或者争取留校任教。我很清楚地知道,只会让我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份委屈反而成了奋进的动力,让他成功地当上了大学教师。

“人的是无限的,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我们需要学会对纷繁复杂世界进行清醒分析和判断。“多年后我再去看,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比大学其他同学更坚实,更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十年之后,我到澳洲留学,我到英国工作,我与那些只选择了中学教书的人之间差距更为遥远了。我不是在评价两种生活好坏,但可以肯定,当初决定使我离梦想生活越来越近。”

谁都知道应该努力,但是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一定是具体、清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想十年的事,而是三年之内能做到什么才是我们需要考虑清楚的事情。”

自从得到了高考英语第一名后的奖项,那些关于语言天赋的事让他开始刻意培养自己。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电视广播主持人的表述技巧,以及演讲家的演讲技巧,并阅读大量西方哲学著作,比如《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和《大问题》。这样的思辨能力,在新东方“万人演讲”上赢得如雷掌声,在45分钟和两个半小时不同的演讲中收放自如,也帮助他在面临各种人生抉择的时候总能做出正确选择。

看得远些总没错

有时候清醒判断意味着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在1995年的夏季,一位自费前往澳大利亚深造的小青年踏上了旅程。那时,他曾将英语视为研究对象,一心想在毕业后继续教学。但到了澳洲,他意识到把英语作为研究对象并非明智之举,所以尽管已经开学,还转到了另一所学校主攻新闻传播专业。

留学生生活极其艰苦,他们边读书边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周成刚也去了家具厂,用体力劳动锻炼身体——扛木板、锯木板。但即便如此,他始终没有忘记出国最初的心愿,“既然选择了留学,就必须把书念好,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拿到传播硕士资格证书时,他以笔试口试第一名,被BBC录取,是那个时代唯一的一位华人记者,当时薪水超出了当地白领水平几倍。而早已熟练掌握新闻价值、二级传播议程设置这些理论,在BBC新闻记者的生涯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回到英国,与亲友告别,对中国市场的大发展机遇感到迷惑:“中国市场这么大机会这么多,为何要继续卖命?”俞敏洪的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他终于明白,“如果能走另一条路线,即使相同时间和精力,也许能够取得更高成就,你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呢?”

2003年,创办上海新东方并掀起一次又一次风波之后,被调往北京新东fang推行管理改革。那时候,北京新东fang已经有15年的历史,有许多部门互相竞争,使成本急剧上升甚至抢夺生源。说不清楚企业内部改善多少点,但周成刚明白,只有业绩才能服众。他顾不得反对意见,将至关重要部件统一起来,“建立体系维护”,实现业务系统化制度化,将公司重新整合为强大的团队,那一年取得历史最佳业绩。

周成刚说,一切始于英文改变了一切给予精神上的丰富物质上的提升,而这一系列判断,则给予他信心带来了职业成功感与个人满足感。此文更多励志人物请点击:http://www.li96.com/lizhirenwu/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