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残疾励志文章之一尼克胡哲的励志一生

  残疾是不幸的,但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并没有因为身体缺陷而放弃自己。 相反,他们过着鼓舞人心的生活。 以下是StudyLa编辑整理的最感人的残疾励志文章。 我希望你喜欢他们。

   最感人的残疾励志文章/

  最感人的残疾励志文章之一:尼克·胡哲的励志一生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我们习惯称他为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 他是一位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基督教传教士,也是“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的创始人和著名的残疾人励志演说家。 他生来就没有四肢,但他勇敢地面对身体残疾,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动人的神色。 他走遍了世界各地,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用心爱自己、爱世界,就可以克服。

  尼克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没有失败,没有失败者”,

   “失败其实就是放弃。”

   “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

   “做你自己”,

   “相信自己,你能行”,

   “你每天都有选择”

   “怀揣希望,为梦想前行。”

  尼克说:“现在即使你想用数百万美元引诱我,让我长出胳膊和腿,我也不会考虑。”

  尼克出生时没有四肢,只有躯干和头部,就像一座破碎的雕像。 就连他的父母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眼神。 可想而知,尼克要拥有这样的身体是多么不容易。 他唯一可以使用的身体部位是一只有两个脚趾的小脚,他的妹妹给它起了个绰号“小鸡腿”,因为尼克的宠物狗曾经把它误认为是鸡腿并想吃它。

  尼克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总是要忍受被围攻的羞辱。 这让他郁闷得想跳进浴缸里淹死。 幸运的是,在最后一刻,他想象着父母在他的坟前哭泣,所以他放弃了。 这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活下来让他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人生还有无尽的希望。

  尼克秉持着一个信念,并告诫自己永不放弃。 他虽然没有完美的四肢,但却有很好的口才和聪明的大脑。 他总是以极其轻松的语气开玩笑地谈论自己的经历。 他从不在意别人惊讶的目光,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成为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说家。

  尼克 19 岁时,给学校打电话出售他的演讲机会。 在被拒绝 52 次之后,他获得了一次 5 分钟的演讲机会和 50 美元的薪水。 从此,他的演讲生涯开始了。 他的声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语言幽默。 最重要的是,他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可以与他人分享,给大家坚持下去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磨练,他练就了极其坚韧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 这些心理素质完全弥补了他身体上的缺陷,帮助尼克超越了大多数身体健全的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有人问我,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吗?我会说是的。我很清楚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和目的。我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以我我很幸福。无论怎样,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像我一样,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迈出一小步,你一定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生活斗士尼克·胡哲于2012年2月12日与宫原佳苗结婚。他们的结合见证了上帝的信实和婚姻的美好。 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迫不及待地在尼克的脸书上留言,向这对新婚夫妇送上祝贺和感激之情。 这些消息还有中文、日语、西班牙语和其他语言版本。

  天生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分享了他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南非、哥伦比亚、印度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历。 虽然他没有健全的四肢,但他认为拥有健全的心灵和来自信仰的力量比什么都重要。 他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让听众知道上帝创造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目的。 尽管我们的生活有很多限制,但“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凡事都能做”。

  尼克在演讲中曾表示,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个上帝为他准备的妻子。 现在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对于很多粉丝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也是情人节前夕一份独特的礼物。 当“无肢战士”尼克怀上儿子的好消息传出时,世界各地的粉丝都为他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最感人的残疾励志文章2:把爱写在左手上

  我有一个新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是打篮球。 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怪。 他总是用左手运球,但在被人群挡住的情况下,他实际上可以用一只手准确投篮。 其实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身手,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 这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好球、写好字,甚至还能在钢琴上弹奏优美的音乐。

  更令我敬佩的是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态。 他的话语总是那么亲切。 他工作努力,与同事和朋友关系融洽,喜欢与客户沟通。 我经常受到老板的表扬……我见过很多因身体残疾而导致智障的人,所以我从来不了解他们的“健康”。 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意识到。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望他。 他的父母很热情,邀请我们留下来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中总是流露出无尽的温暖、爱、骄傲和自豪。

  聊了半个小时,晚饭做好了,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品尝着妈妈做的美味佳肴。 我也变成左撇子了...

  那一刻,我的感动如潮水一般。 我从来没想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真挚而细腻的爱情。 为了给只有一只左手的残疾亲戚提供一个平静、正常的环境,一家人改变了几十年来使用右手的习惯。

  可以想象,他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笨手笨脚地用左手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 他的家人也笨拙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左手的这个动作,直到成为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和爱伴随着他,伴随着他成长。 为了让他过上健康乐观的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都写在了左手上。

  最感人的三篇残疾励志文章:张海迪的轮椅梦

  张海迪被誉为残疾人和坚强意志一代的榜样。 他是一位著名的自学成才的作家。 出版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鼎》、《永生》,以及散文集《鸿雁快飞》、《开天辟地》。 着有《窗户》、《生活的疑问》、《我的德语笔记》等,并翻译了《莫多克——大象的真实故事》、《新学校的丽贝卡》等国外作品。 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寿命的预测。 她用积极的心态努力生活每一天,不断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 20世纪80年代,她的坚持让全国青年看到了奋斗的力量,激励了一大批中国青年。 她就是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当代保罗”的张海迪。

  就算翅膀断了,心依然会飞翔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在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活泼,整天蹦蹦跳跳,像一只小燕子一样到处飞翔。 可惜的是,跳跃的时间太短了。 1960 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刚刚在玩具室上完一节“课”。 她和她的朋友们笑着跑出了门,突然摔倒了。 从此,张海迪的双腿失去了知觉,张海迪也失去了关于双腿的记忆。

  张海迪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脊柱血管瘤。 病情反复发作,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五年间,她经历了三次大手术,切除了六块脊柱,最终成为了一名高位截瘫者。 就这样,原本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当时医生一致认为,高位截瘫患者很难活到27岁以上。

  看着朋友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但由于她无法照顾自己,所有学校都关闭了。 不接受。

  疾病是无情的。 每当疼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都没有流泪。 当疼痛实在剧烈的时候,为了分散注意力,她会用力地拉扯自己的头发,意图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拔下来的头发就可以编成辫子了!

  对于张海迪来说,家就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查字典、学新单词。 她躺在床上,用双臂支撑着身体,抄起书本。 她学了一本又一本的小学课本,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检查,没有人监督,考试也没有考试,没有竞争。 她完全靠自学。 努力加倍,成功的喜悦也加倍。 于是,她的学习意识、学习乐趣、生活意志、思维能力都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长。 通过非凡的努力,她还练习素描、学习素描、临摹名画,学会识读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演奏歌曲。

   1970年4月,张海迪跟随带领知青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的农村生活,生活十分困难。 她发现小学没有音乐老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 放学后,她还帮助学生组织自习小组,给学生理发、缝纽扣、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人民缺医少药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时,张海迪萌生了学习医术为人民解除痛苦的想法。 她用零花钱购买了医学书籍、体温计、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品,并努力学习《针灸》、《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等书籍。 为了辨认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进行观察。 为了熟悉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了红、红、蓝的点,并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感受针的感觉。

  起初,她扎了白菜结和萝卜。 注射白菜疙瘩几天后,她将注射剂注入自己体内。 她觉得这就是医生想要的,她必须先自己去感受。 曾经有人问她,海蒂,如果你的腿、胸部以下没有知觉,你扎自己针不会很痛吗? 她说:“相反,我刚开始做针灸时,扎自己最疼。 “我想知道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被刺破后会有什么感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十多年来,已治疗一万多人。

  天才是在痛苦中诞生的

  后来,她受到了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的事迹的启发,也受到了高玉宝写书经历的启发。 她决定走文学创作的道路,用自己的笔创造美丽的形象,启迪人们的思想。 灵魂。 她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抄诗词警句。 一旦你确定了目标,无论面前有多少困难和障碍,你都必须克服它,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就是张海迪的性格。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引起媒体关注。 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张海迪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与病魔作斗争的事迹。 她顽强的斗志很快像火一样点燃了人们的激情。 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各级单位也邀请她座谈。

   1983年2月28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亲自主持召开“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 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文章《它是一颗流星,让我们把它的光芒留给世界》,再次聚焦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3月8日“红旗手”称号。一阵旋风“学习张海迪”活动已在全国掀起。

  在鲜花、掌声和赞美的簇拥下,张海迪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她认为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努力实现精神追求。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中,历时五年写成。 长期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 她用双臂支撑着身体很长一段时间。 她的袖子被磨破了,肘关节处的老茧也一层层脱落。 手臂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增厚而致残。

  夏天的济南素有“火炉”之称。 不知不觉的下半身已经很难出汗了,小电风扇吹出热风。 为了降温,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自来水泡一下头发,然后坐在电风扇前用力吹。 冬天,房间里冷得像冰窖一样,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她一年也会感冒好几次。 而且一感冒就会发烧好几天,甚至有生命危险。 张海迪对此并不后悔,而是相信寒冷可以让人更加清醒,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并全国发行。 紧接着,张海迪开始了他的第二本书《质疑生命》的文学创作。 为了满足读者的购书欲望,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 张海迪感叹道:“作为一个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欢你的作品更让你高兴的呢?” 于是她不断写作,创作了小说《决鼎》和散文集《红艳快》。 《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等,还翻译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我就像一颗流星,为世界留下光明

   2008年11月,张海迪当选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她说:“我要振作起来,让我的精神飞翔。我也希望遇到困难的残疾兄弟姐妹们有信心,生活在改变,一定会变得更好……我和很多同志会尽我们的努力。”努力工作,为帮助残疾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做出贡献。”

  张海迪一直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而不懈努力,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残疾儿童献歌,并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呼吁关爱残疾女孩。 她经常看望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的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 给他们送礼物和温暖。 她用自己的事迹和歌声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努力奋斗。 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撰写了许多关于残疾人社会福利和保障的提案。 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上,她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张海迪这些年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 她为下乡的村子修建了一所小学,为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和教育,还将自己的稿费6万多元捐赠给灾区和孩子们。 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号召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事迹让人们记住了“灰姑娘”张海迪所说的“她是流星,她必须把自己的光芒留给世界”。 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弱女子”。 “张海迪热爱美丽、热爱微笑、热爱生活,是最有激情、最有激情的人。” 这是采访她的记者的评价,也是对她最准确的描述。

  五十多岁之后,当年的“海蒂姐姐”已不再年轻; 时代变了,今天的“80后”、“90后”可能已经不再熟悉她的事迹了。 我们重温海蒂的故事,见证一个真理:成功不是“中彩票”,人生的梦想需要汗水和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海迪还“年轻”,“海迪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流程回顾:

  在现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最好把成功前的奋斗、磨练、挫折等所有步骤都省略掉。 最好自己走在街上,能被大导演、星探注意到,最好能靠一部电影。 一部电影、一场“秀”让他一夜成名……

  这样的梦想,在张海迪的字典里从来没有。 虽然我没有机会入学,但我努力学习,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所有课程。 我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后来我还学习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面对命运的​​残酷挑战,张海迪并没有感到沮丧、沉沦。 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毅力与病魔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验证了风雨过后必有彩虹的真理。

上一篇:张海迪感动中国的励志故事
下一篇:王源的五个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