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从两万一千元到华为的辉煌44岁那一年他的梦想开始绽放
任正非: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
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这一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正式涉足房地产行业。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是,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当上了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再到被开除,被离婚,只剩下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44岁的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再次面对失败和困境。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决定独立創業,这是一个勇气与决断相结合的人生选择。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在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小时代里,有人选择继续前行,即使是在逆境中依旧坚持梦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像当年的任正非一样,在最艰难的时候站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我们今天遇到了困难和挫折,那么能不能学学那时候的人们,用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用他们那种不屈不挠、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心态去追求成功?
当然,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番风雨。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相信,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改变。不必羡慕别人,不必嫉妒别人,只要你心怀梦想,用实际行动去追求它,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并不远大。你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是比那个45岁时还要强盛多了呢?
所以,请记住,不仅是成功者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人们,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情:任何时候,都还有希望;任何情况下,都能够重新开始;任何困难面前,都可以找到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