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中国伟大贡献人物之妥协智慧在物品创新中显现
任正非:中国伟大贡献人物的妥协智慧在物品创新中展现
清晰的方向来自于灰度与妥协
一个重要的素质是方向与节奏,我的水平就是适当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于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要素,在一段时间内和谐,这种和谐过程叫做妥协,这种和谐结果叫做灰度。
正确的方向来自于妥协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华为的人员,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協,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我们观察中国历史上的变革,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时代环境,他们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对抗阻力的方法太苛刻。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则收效也许会更好。这其实就是缺少了足够的心态调整,即所谓“以退为进”。因此,我主张通过分权制衡,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方式授予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与二十年来的决策路径可能存在矛盾,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这同领导工作性质有关。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便立即显示出宽容重要性。一切关于人类差异皆客观存在,其中所谓“宽容”,本质就是承认并接受人际间差异。而不同性格、不同特长或偏好的人们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愿景旗帜下,就靠管理者的包容心态。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包容;懦夫决不会真正理解这一点,因为这是他本性的反映。包容是一种美德。而掌握这种高超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广大群众,并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没有包容就没有“双赢”或“多赢”,因为它能够消除冲突;拒绝包容则必然导致对抗;我们的各级干部真正领悟到这个原则,并学会了放手,那么,我们便能真正达到既定的目的,同时避免因固守己见而导致失败的情形发生。此外,我们还需要坚决反对那些完美主义思想,以确保我们的改革措施能够持续进行且有效果,使公司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在内部管理上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加优势的地位。这要求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西方先进企业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动改革,让每一步改善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一次深思熟虑后的行动方案,为公司带来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至上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即便是在追求最优解的情况下,如果过于追求完美,最终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甚至整个公司陷入停滞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平衡点,使我们的改革既可持续,又具有实际效果。此外,我们还需要继续强调实施七项原则中的第一条:坚决反对完美主义,以确保我们的改革措施始终保持其务实性,不被过分理论化或个人偏见所束缚,同时保证这些变化能够被广泛接受并有效执行。此外,还需注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西方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向世界级水平迈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简单照搬西方模式,而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