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中国十大90后企业家之一
在中国科技和商业界,90后的企业家们以其创新的思维、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未来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迅速崛起并影响着整个经济格局。他们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是刘强东,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京东商城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74年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普通家庭,刘强东从小就展现出了他那顽固而坚持不懈的性格。在他的童年时代,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经常吃红薯和玉米,这些经历让他对待生活有了深刻的人生观。他的普通话不好,一直穿着朴实,看上去更像一个民营企业家,而不是站在潮头的互联网人。他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因为看到周围朋友的父母越来越多地得癌症去世,曾表示自己最想从事的副业是做食品。
作为一名社会学毕业生,刘强东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1998年6月18日创办了京东公司。这段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创新之路,最终决定转向电子商务领域,并创建了“京东多媒体网”,即今天京东商城前身。2004年初,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型网络零售平台,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大型B2C电商平台。
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刘强東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他喜欢引用各种数据说服别人,这种对数据的热爱也许源于社会学训练,也许只是一种爱好。但无论如何,这种习惯帮助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面对外部投资者时,他从未在公司控制权的问题上做过妥协。他很早就对融资定下一条底线:自己在董事会投票表决权永远要比投资方多出一票。
除了数据管理以外,刘强東还特别重视用户体验。在关键词搜索中输入“京东刘强東”,每天有大量用户通过@方式向 刘強東 发出各种抱怨帖。尽管几乎从不直接回应投诉,但这刺激了他要使劲投钱在物流上,要改善客户体验。他相信口碑是更好的广告,而不是那些昂贵且效果难以衡量的大规模广告活动。
作为一种自信与坚持,不断推动着 京東 的快速发展。此外,他还建立了一项特殊的人才培养机制,即每年面对高校毕业生的“管培生”招聘。这项活动至今总计培养了200人。这些管培生使用的是特殊选拔标准,他们必须来自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以确保能够理解并支持公司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耐劳的人才值得被录取。
2010年代末期,当融资15亿美元后,就有人认为这个时候正是将要成为“中国首富”的最佳时机。而对于这样的话题,劉強東本人的态度则更加低调,没有任何明显表现出来关于财富或者地位上的追求,只是在继续推动 京 東 的发展,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以及提高服务质量,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这背后,是對於企業與員工的一種責任感,也是一種對於未來市場趨勢所作出的戰略選擇。当人们谈及未来,或许能见到更多关于 刘強 東 的故事,因为当今世界,对技术革新与创新能力要求极高,而且这种能力正在不断塑造新的历史人物。不过,无论如何,将来是否真的会有那么一个人成为“首富”,我们只能等待真相揭晓的时候再作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