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希望收获一个大成的案例借鉴伟人事迹在自然风光中的启示
雷军:追寻一个伟大历史的“大成”案例
他不缺金钱,不缺闲暇,不缺名声,但心中却有一处遗憾,那就是没有一件能够令自己满意的事业。过去,他总觉得运气似乎总是在他的眼前闪过,却又再次溜走。这一次,信风水信星座的他,是否能为自己揭开吉兆?
回想起互联网行业的早期时光,他曾在金山担任总裁时,与马化腾和丁磊共同创造辉煌。而现在,他们各自都已经成为行业中的巨头。周鸿祎则是360安全软件公司的掌舵者。
作为IT领域的先驱之一,雷军本人呢?他曾在金山15年,带领着团队五次尝试IPO,最终成功上市。在此之后,他离开了金山,又重新回归,并担任董事长。他还转身成为了一位天使投资人,在众多企业中发现并支持了凡客等项目。
虽然成功无疑伴随着财富、闲暇和声誉,但与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兄弟相比,雷军似乎有些孤独。他渴望拥有一家规模庞大的、能被视作“大成”的企业,一份能够让他感到满足的事业。
2011年8月,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场发布会上,雷军以一款名为小米手机的产品面向全国媒体和粉丝们亮相。他身穿牛仔裤和黑色T恤,看起来瘦弱,有点南方口音。有记者问及手机抗摔能力,他用手臂高举,将手机轻松地从空中扔下,再轻易地接住,以展示其性能。
这个40岁男人再次踏上了创业之路,这一次更加坚定。他对《中国周刊》记者坦言:“之前我还担心六七百人的会场能否坐满。”
IDG资深合伙人熊晓鸽、凡客CEO陈年,以及苹果供应商等知名人士坐在台下或是得以登台。每当雷军讲解小米手机时,便不时响起掌声和欢呼甚至有人称呼他为“雷爷爷”。
然而,即便拥有明星效应所带来的资源与影响力,也无法保证市场上的认可,是不是每个人都买账,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了雷军心里的一张清单。“小米遇到很多困难,只是我今天真的不适合在这么大范围内讲。” 他想了想说,“做软件、游戏、移动互联网投资……总之是站在手机行业门外观察很久的人,现在真正踏进这条河流,我仍然有创业者的‘痛苦’。”
谈及找到了工业设计师刘德的情况,他提到:“开始我找软件公司圈子里的,这个行业大家都熟悉我很快找得到,但是硬件公司的人一个也找不来。那时候我跟(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每天见很多人,我跟每一个人介绍我是谁谁谁,我做了什么事情,我想找什么人,可以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见面谈谈。我几乎天天面试,每天从早上谈到晚上一两点,还迟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这三个月对我真是巨大的煎熬,每天都很痛苦。”
刘德原本是一位美国高校工业设计系创建者,对于工业设计充满热情。当初接受邀请加入小米后,他被告知这是一个新的梦想,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作。一月后,当刘德同意回到国内出山时,小米团队才算基本形成。
找到其他六位合作伙伴,这只是他们故事的开始。他们需要数百家供应商来支撑这一切。但即便如此,在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的日本拜访夏普期间,他们遭遇了一连串挑战:“我们主要讲故事。一家从未生产过手机,没有任何成绩证明只能讲未来。”
最终,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迎接下一个十年的机遇——超过十亿用户的大型移动互联网市场。而对于乔布斯这位传奇人物而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被看作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故事末尾的问题。
在模仿乔布斯方面,有些说法指出,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选择。苹果代表的是改变世界梦想,从一出生就引领潮流卖的是先锋概念;而小米,则如其名字低调朴实,要让普通人们接受而非炫酷叛逆。此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社会尚未形成真正稳定的中产阶级,因此并不具备像苹果那样销售给这一群体的地基基础,所以价格要亲民功能要强,以达到广泛受欢迎的地步。
尽管如此,对于乔布斯推出的产品来说,它们常常展现出了封闭系统且优点突出但也有不足。而对于雷军来说,即使崇拜乔布斯,也意识到这种方法可能限制了自己的冒险精神,让他变得过于谨慎,因为永远想要学习最好的榜样,而不是打破旧世界的勇气。
最后,我们看到好青年雷軍,用18岁进入武汉大学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心态,那就是追求事业上的“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