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工业精神中的苦难历程中外名人如何战胜挫折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搏击商海20年的“铁娘子”从容淡泊,从普通销售业务员到知名女企业家,董明珠说,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这在这个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显得“不合时宜”。
董明珠,全球最大家用空调生产企业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渴望用吃亏的工业精神,支撑铺设一条“中国创造之路”,她说,格力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将成为服务于全球的企业。
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几年前就有人担忧格力走专业化已经到“天花板”了。没想到,格力的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反而更快了。从1991年到2001年,格力的产值从4亿元做到56亿元;从2001年到2010年,格力的产值从56亿元做到600亿元;2011年的产值将增加200亿元至800亿。
董明珠说:“我们发现走专业化道路,一步一步地深入。”别人担忧她的业绩能否可持续增长,她却认为,只要不断创新,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那么企业才具有可持续性,不然多元化也不可持续。
对比于两年前,当时除了飞机上的空调,在任何环境下的空调,都能由格力生产,比如远洋货轮上的空调。在公共环境拓展到了特殊环境,这是她的努力所致。
另外,她一直关注高端产品,如空调上游的电机、压缩机。中国的电机在世界上还没有领先,而恰好她又有能力自主创新,所以她同时在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
我们今年可以做到800亿,以每年增长200亿算,要做到2000亿规模,也还需要6~7个月。所以,我们会坚持专业化方向。她们希望能够把这种模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理解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和合作。她们并不害怕竞争,因为她们知道,只要自己不断进步,就不会被淘汰。
有些人说,如果你只是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那么你的产品就会变得单一,这样就会影响经销商业绩扩张和积极性。但是,她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她认为,不是产品多少决定渠道能否活下去,而是服务意识和产品品质。“你产品好、服务好,即使店小,也会有市场。”
核心技术是脊梁
在家电业多元化成风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专业化已经足够,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对技术研发投入30亿人民币,是一种非常务实且雄心勃勃的事业计划。而对于那些批评者来说,他们或许忘记了,没有基础性的技术支持,你想要快速发展是不现实的。
曾经有一句话:“不创新就等死,创新就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良性的循环?她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急功近利,有社会责任感的心才会冷静。“比如,我看到报道说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我就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
其实,对于技术创新的感悟也有一个渐变过程。在过去,她认为只要产品比别人的好,就是创新的。但现在呢?只有你的产品改善了别人的生活,你有独创的产品,并且引领着行业发展方向,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你看乔布斯,他改变了人们的一生,这就是最根本的一种价值和贡献吧?
虽然目前已有的4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10项,以及国际领先成果6项,但是她并不认为这些都足以让公司满足。她仍然保持着平静的心态,用平常心去吸取他人的长处,因为即便国外同行拥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学习借鉴之事。
最后,她谈及质量的问题。这是一个基础问题。一旦这个基础建立起来,那么无论何种挑战,都可以应对自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生产阶段,都必须严谨地进行管理,使得整个体系既精细又透亮,每一步都清晰可见。这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它不是简单的人性化处理,而是一种科学系统管理方式来确保所有环节都按照预定的标准运行。不仅如此,还要考虑成本控制,比如接待费,可以按销售收入提取,但实际只需支付数十万人民币,而不是预计到的数千万元。如果这样的话,就能有效减少非必要开支,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整个组织更加稳定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