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工业精神中的坚持力量 如同磨损不懈的工具始终铸就成果
董明珠:坚持的工业精神 —— 如同磨练不懈的工具,始终铸就成果
在座的这位女企业家,20年来如同战士般征服商海,她从一名普通销售业务员,一路走到今日的知名女企业家。面对记者的提问,董明珠淡然地谈起了“吃亏”的工业精神,这在这个追求快速收益的人们遍布世界的大时代中,让人感到有些过时。
然而,在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位置上,董明珠渴望用这种吃亏的心态去支撑她心中的“中国创造之路”。她预见着未来几十年的格力,将会成为服务于全球市场的一流企业。
专业化与多元化是格力的发展道路。过去,有人担忧其专业化已经到了天花板,但事实上,格力的增长速度却更快了。在1991年至2001年间,从4亿元产值跃升至56亿元;再到2001年至2010年的600亿元。这份成长,是因为不断探索新产品,不断改善人们生活。如果能持续创新,那么多元化也将可持续发展。
比照两年前,格力已有更清晰的战略定位——早日成为全球制冷领域领军企业,不仅局限于空调,还拓展到商用和特殊环境。现在,无论是在飞机上的空调还是任何环境下的空调,都由格力提供服务。
同时,加强高科技研发也是关键,比如电机、压缩机等上游技术。虽然中国电机还未领先世界,但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格力又有能力自主创新。而且,他们正在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即使今年能够达到800亿人民币规模,要达到2000亿,也需要6~7年的时间,所以他们坚持专业化方向。
有人说专业化会使得产品单一影响经销商业绩扩张和积极性。但董明珠认为,并非产品多少决定渠道能否活下去,而是服务意识和产品品质决定一切。“你要做好产品和服务,即使店铺小,也能生存。”因此关键在于品质,而不是数量。
核心技术是脊梁
对于多元化成风而言,与众不同的策略思考就是通过专业优势建立起领先的地位,然后创造更多市场空间。
2010年,格力投入3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现在拥有三个研究院以及4000多名研究人员,在更高端技术层面进行研发。
曾有一句著名话:“不创新就等死,创新就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良性循环?董明珠认为,只有社会责任感才能保持冷静。“比如,我看到报道说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我就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
其实,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解也有一个渐变过程。她之前认为只要产品比别人好,就是创新,如今则认为,只有你的产品改善了别人的生活,你有独特的产品并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这才叫真正的创新。
现在,有400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710项发明专利,以及国际领先成果6项。尽管如此,她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满足,更何况国外竞争者有的历史悠久,所以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吸取他们的长处。
人的质量是生产质量基础
相较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她更加重视的是生产质量好的基础。她透露,“生产100万~200万台空调很容易保证质量”,但当产量增加到3800万台时怎么保证呢?那就是要形成一个监督他人,同时接受他人监督完整体系,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构建起来,以确保每一步都可控。此外,还非常注重员工福利,因为只有保障基本生活,便能安心工作。她希望未来员工薪资水平提高到8万元~10万元,每个员工都能享有一套40~50平方米过渡房作为补偿措施,以便稳固团队凝聚力和忠诚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严格管理制度。“管理不能片面人性化,如果撤掉所有标准,那么整个队伍就会失去秩序,最终大家都不安全。”
最后,她谈及渠道模式核心在变革,“掌控渠道不是靠压,它们主动跟着你走,这才叫掌控”她的经营思路就是“诚信共赢”,即能够做到的诚信,以及厂商与消费者共同获益,只要消费者源头得到保护,就能保持渠道连锁运作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