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品的历练中才华得以更持久地绽放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
在中国作家榜上,她是年龄最大的上榜者,已近106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作为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在物品的历练中,才华得以更持久地绽放——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大律师,姑母杨荫榆亦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虽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学业精良,乖巧聪慧,在父亲宠爱之下成长。
1928年,一心想报考清华外语系刻苦努力的她,却因南方没有名额,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在校期间,她踏实进取,不仅专业拔尖,还喜欢音乐和昆曲。1932年初,她放弃出国留学机会,以毅力考取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
爱情总是不期而至。读研期间,她与钱钟书在清华相遇了。1935年,他们踏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婚后的柴米油盐并非一帆风顺,加之旧式人家男尊女卑观念强烈,对于这段关系构成了巨大挑战。
随着丈夫留学英国,她发现这个鼎鼎大名的才子居然分不开左右手,不会系鞋带上的蝴蝶结,即使拿筷子也是一手抓。她吃不惯英国食物,而她则从自己的食物中省下愿意吃的一部分,并担心他吃不饱。他经常做坏事,比如打翻墨水瓶、弄脏房东家的桌布等,而她每次都笑咪咪地说:“不要紧,我会洗,我会修。”
她们共同经历了战争和困难时期。在日寇侵华时期,因为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搬到上海孤岛居住。她为了补贴家用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英语教师,以及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这一切足见她的强大毅力与艰辛。
1966年被整得苦不堪言后,她连夜赶做假发套照常出门买菜;1969年下放干校种菜时,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十多年的折磨后,还能自学西班牙语完成八卷本《堂吉诃德》的译著讽刺小说,这套译本后被送给西班牙国王。此外,在丈夫病重住院期间,她独自一人悉心照料,无辞辛劳,是一位真正坚韧且充满智慧的情操女性。
深受失亲重创之后,也依然能提笔著书回忆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并整理丈夫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一直到96岁仍能推出《走到人生边上》纯真至美的散文集,与世人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去向。这也是阅历让才华更持久的一个例证——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而对于时间,它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地标,将这些故事永远镌刻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