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正能量明星的阅历让才华更持久映照在物品上
在中国作家界,她是最年长的新星,已近106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作为钱钟书心目中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人生风雨。
1911年7月17日,她出生在无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亲杨荫杭是一位著名的大律师,姑母杨荫榆则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小杨绛展现出了她的学业和聪慧。她努力学习,不仅专业成绩优秀,在班级中还以才华横溢著称。
1928年,一心想报考清华外语系的她,因为南方没有名额,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在校期间,她深入研究音乐和昆曲,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1932年初,她放弃出国留学机会,凭借毅力考取了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
爱情如同晨曦一般悄然来临。她与钱钟书在清华相遇,并于1935年结婚。在生活中,他们共同面对挑战,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吟诗作赋,都显得格外艰难。但她从未放弃过,只要有爱,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随着丈夫留学英国,她发现这个才子竟然分不清左右手,更不会系鞋带上的蝴蝶结,但他依旧需要她的帮助。在生活上,他失去了很多东西,但他依旧需要她。而她,用她的智慧和勇气,为他创造了一个温暖而又充实的生活空间。
他们一共有了一女“阿圆”。当孩子出生时,杨绛更多的是承担起照顾孩子以及继续支持丈夫学习的重任。当他们回到中国后,由于战争爆发,他们不得不经历各种磨难,从做饭到种菜,再到照顾病痛,这些都是她们共同经历的事情,而这些经历也让她们更加坚强。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被迫下放到农村工作,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1969年,他们被安排种菜,这段时间里,杨绛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是一种隐形抗争,也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所做出的坚持。
十几年的困顿后,当钱钟书病重住院时,她独自一人悉心照料丈夫。不久之后,其女钱瑗也病重住院,与父亲相隔大半个北京城的院区,她却这样来回奔波,不辞辛劳。这份沉稳和强大,让人肃然起敬。
1997年,其爱女钱瑗英年早逝。一一年后,当其夫钱钟书去世时,一眼未合好。她附耳轻声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让人感动万分。此后的岁月里,即便失去了伴侣与亲人的支持与陪伴,Yang Jieying 仍以93岁高龄出版《走到人生的边上》,以纯真至美的散文集向世人探讨生命价值与灵魂追求。这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那些曾经挚友们的一次致敬。而这一切,都成就了她那卓绝的人格魅力,以及晚年的作品闪耀着更为持久、更为本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