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三分钟简短小故事物品中的阅历让才华更持久
在中国作家榜上,她是年龄最大的上榜者,已近106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作为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在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之后,她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却依旧闪光,在岁月的历练下烨烨生辉。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大律师,姑母杨荫榆亦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从小虽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杨绛学业精良,乖巧聪慧,深得父亲宠爱。
1928年,一心想报考清华外语系刻苦努力的她,却因南方没有名额,只得无奈转投苏州东吴大学。在校期间,她踏实进取,不仅专业拔尖在班里才冠群芳,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
1932年初,为能读清华外语系,她放弃出国留学机会,凭着执着的毅力终如愿考取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在生活中,无论是在柴米油盐还是吟诗作赋方面,都展现了她的坚韧和才情。
随后她与钱钟书相遇并结婚,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学习到工作,再到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无论如何,他们始终支持对方,并一起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们的一段感情,也是一段传奇故事,是对真挚爱情、坚守信念、以及不屈不挠精神的一个美好诠释。
直至1994年,当钱钟书病重住院时,她独自照料丈夫,不辞辛劳;当女儿钱瑗病重住院时,即便面临巨大困难,也坚持来回奔波。她曾说,“我尽力保养自己,以争求‘夫在先,我在后’。”这份忠诚和牺牲,让我们对这个时代女性充满敬意。
尽管失去了爱人和女儿,但她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毅力,在92岁高龄下提笔著书《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并整理丈夫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这些都是她智慧和勇气的一种体现。她96岁仍能推出《走到人生边上》纯真至美的散文集,与世人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这也正是阅历让才华更持久,而幸福则更加本真地存在于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