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成功的自律之谜80的人都误解了吗
关于自律,80%的人都误解了吗?文/蟹肉
1.2019年的份额已经过去了超过1/24。也就是说,如果你计划今年要跑100公里的步,到今天应该已经跑了4公里。你的Flag还好吗?
看过一项研究说,只有8%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新年计划,而大部分人都会在新年的第二周放弃计划。我们那么渴望自律,却也那么容易放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越想戒掉的垃圾食品,越会在自己的舌尖回味;睡前越提醒自己不该刷朋友圈、微博,越会刷到停不下来。
太多事实证明,强行的自我压制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有时候,这种自控可能是失控的开始。在我们强行压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我们更想去做这件我们要求自己不要去做的事。
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长久的自律,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压制得太狠,消耗掉了我们的意志力。
2.我有个闺蜜,她办理了一张健身卡,但从来没去过那家健身房。她把这个卡片当成了装饰品,用它来装点她的抽屉和书架。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将某些东西视为成就标志而非实际行动?
卖时间长且算下来相对便宜的是健身房年卡。但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当你觉得“这卡片这么便宜”时,你其实是在给自己的行为贴上了一个“廉价”的标签。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从一开始就贬低得如此廉价,那么你心里就会默认接下来的坚持也是同样廉价。
3.一个朋友发起了一次阅读挑战,他宣布:求监督!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尽管许多人响应并表示支持,但最终他还是无法坚持下去。他意识到了公开承诺后背后的心理机制:当他告诉别人他的目标时,他感到一种虚假满足感,因为人们接受了他的承诺,就好像他已经达到了目标一样。这使得他对真正实现目标所需付出的努力更加冷漠,对失败感到更多地羞愧和恐惧。
表面上,我们通过向外界展示我们的决心似乎增加了违约成本,但这种违约成本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而科学证据显示,当一个人公布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时,他们认为已然达成这些目标,因此他们通常变得更容易放松警惕,最终导致失去了继续追求它们所需的心理动力和力量。
每年,我们都充满热情地设立新的誓言——坚持阅读、早起锻炼等——但似乎失败不断重演,如同钟摆般永远不能跳出既定的轨迹。当我们的誓言只是口头上的,不加以实践,便显得空洞无力,并迅速被遗忘于记忆深处。
4.如果将目光从过程中抽离出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结果,我们将发现真正能持续进行的人,并不是那些拥有最高意志力的,而是那些能够保持方向,即使面临行为与意愿之间冲突,也不会迷失信念的人。真正有效的情境管理并不意味着每天必须保持完全的一致性,而是在追逐一个明确方向时,使其成为习惯,即使疲倦或遇阻也不轻易放弃。在恢复精力后,又能重新振作起来并继续前进,这才是高级的情境管理能力体现。
只要接近目的地,你就在采取行动中展现出了自律。
来源:猫姐能量圈(ID:tqq1214cat) 自律决定你的阶层,有多大的毅力,就有多成功,是最高级别的情绪调节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