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不是你的枷锁而是上帝赐予你的独特力量等待你去点燃它的火花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 经典语录
  • 2025年02月10日
  • 内向不是错,而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小时候,妈妈说我五岁之前从未独自离开过家门一步,每次碰见生人就不停往后躲;上了学之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总是不喜欢那种热闹的场合,宁愿自己一个捧着一本书静着;工作之后,除了工作上必要的社交之外,周末节假日更愿意独处。我特别喜欢那种从人潮人海中退出来,与自己独处的感觉。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乐趣。然而,我也非常明白

内向不是你的枷锁而是上帝赐予你的独特力量等待你去点燃它的火花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内向不是错,而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小时候,妈妈说我五岁之前从未独自离开过家门一步,每次碰见生人就不停往后躲;上了学之后,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总是不喜欢那种热闹的场合,宁愿自己一个捧着一本书静着;工作之后,除了工作上必要的社交之外,周末节假日更愿意独处。我特别喜欢那种从人潮人海中退出来,与自己独处的感觉。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乐趣。然而,我也非常明白,我在享受自己独处的世界的同时,也被这种性格所困扰(我相信大多数内向的人都会有我这样一种烦恼),毕竟现代社会处于“外向理想型”这样的价值观念系统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是健谈的、开朗的。

所以,有时候,我开始逼迫自己改变,让自己变得外向一些。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一直从事着媒体工作,这是一个需要有娴熟交际能力以及强大的写作功底的工种。我深知我的特长在于写,可是我对话则是个弱点。但工作就是工作,你必须克服自己的弱点。记得最初工作时,每次要打电话跟别人(尤其采访的人身居要职)约采访前的那种忐忑与纠结。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那么恐惧,只不过是害怕被拒绝而已。

不得不说,这些年的媒体工作经历,对我的性格产生了一些修正,让我的性格里多了一部分“外向型”的因子。在必要的时候,我会变得很外向,甚至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外向的人而且还很成功。在求职面试时,每个面试官几乎都会问到“你怎么评价你的性格?”、“你是属于内向型还是外향型?”等类似问题。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很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个内향型的人,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现代职场需要的是团队协作、积极主动、交流沟通和领袖精神。而我们这些带着沉默寡言标签的小人物,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注定了平庸乏色的生活。

可是,即便我们如何努力伪装,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骨子里的基因无法改变。我可以骗过其他人,但是却无法欺骗真正认识我们的朋友们。当你深入了解那些文人的传记或者成功人的故事,你会发现许多卓有成就的人其实也是隐世之士,他们选择了以孤独为伴,以思考为友,以行动为志。这份孤独让他们知道如何与灵魂深处思想交流,并在安静世界里发现宝藏。

如果天才真如1%灵感加99%汗水,那么一般人们倾斜重视那1%,忽略了那99%隐藏力量。一旦你学会利用这99%,即使你是一个小人物,也能做出巨大的影响力。你不能仅仅因为缺少某些显赫成果,就否定了自身潜力的存在。你应该珍惜并发挥你的优势,无论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个宇宙中的精巧组合,不同又互补,而非简单地取决于是否拥有闪亮光芒或高声喧哗。

作为一个曾经认为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但随后慢慢意识到并没有什么好失望的地方——因为它已经足够丰富和充实—的大师级学生,现在看来,那些渴望证明他们具有超凡魅力的行为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状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够接受并欣赏这一切,那么即使生活并不像他人的那样辉煌灿烂,它也能成为一幅美丽画卷,用最温柔的声音诉说着生命最真挚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坚信:任何时候都不应轻视或贬低那些看起来平庸但实际上蕴含着巨大潜力的个体,他们可能正在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塑造未来,并将他们不可预测但既古老又新颖的心智模式投射进这个世界当中去,为人类文明增添新的色彩和声音。这就是为什么不要急于寻找或期待那些突然爆发出耀眼光芒的事情,而是在黑夜中找到星辰般稳定的光源,因为这些通常比任何瞬间爆发更加持久,而且更容易引导我们走进未来的迷雾中找到方向。

最后,如果一切皆然,最终只有你知道最适合你的灯光是什么样子,那么请勇敢地走上那个路线,让它照亮你的心灵,使你能够看到前方道路上的每一步脚印,然后,再回头告诉世间,你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确保了那个位置永远不会消失,它将永远照亮你们所有人的心田,就像星辰一样恒久远眷。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管环境怎样变化,只要保持对自我尊重,对生命怀有的敬畏,以及对时间给予足够耐心,我们就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无论它多么宽广或许微小,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守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