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逆袭诺奖得主的高三奇迹

  • 经典语录
  • 2025年02月10日
  • 他从小就像一只迷失在人群中的蚂蚁,成绩稳定地徘徊在倒数几名。小学到初中,他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连老师和同学都难以留下印象。他唯一的特殊记忆是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它们变成飞蛾,这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了强烈的反感。 15岁时,他进入伊顿公学,那里他的生物课成了最喜欢的课程,但他的表现却令人难以置信——在250名男学生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同样不佳,被同学嘲笑为“科学蠢材”

差生逆袭诺奖得主的高三奇迹

他从小就像一只迷失在人群中的蚂蚁,成绩稳定地徘徊在倒数几名。小学到初中,他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连老师和同学都难以留下印象。他唯一的特殊记忆是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它们变成飞蛾,这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了强烈的反感。

15岁时,他进入伊顿公学,那里他的生物课成了最喜欢的课程,但他的表现却令人难以置信——在250名男学生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同样不佳,被同学嘲笑为“科学蠢材”。即使面对这样的境况,他仍然坚持梦想,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

老师们对他失去了信心,一位老师甚至写了一份报告:“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荒谬可笑。”另一个老师则直言:“你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认为继续教导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即使不能成为科学家,也要满足自己对于生物学的情感追求。在中学毕业后,他申请牛津大学,并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这是一个转折点,不仅因为牛津大学给了他第二次机会,更因为这里有条件限制:必须马上入学且不学习任何特定的科目。

然而,对于这个决定,有关方并非全无保留。他依旧渴望探索生物领域,在一年后,他再次申请转入生物系。但这一次遭到了拒绝,连支持他的母亲也不愿意接受这一选择,她认为英国著名的大师级文学专业远比冷门动物学更值得珍惜。

但这位年轻人并不容易屈服于外界压力和家庭期望。他倔强地坚持自己的兴趣,最终还是决定投身于动物学研究。尽管这样做引起了周围人的疑惑和担忧,但他的决心始终未曾动摇。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伙子逐渐展现出其卓越之处。在完成博士学位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之后,从1971年开始,他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至今。而2012年,那些曾经质疑过他的天才终于被证实,当时79岁高龄的人物因其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先驱性的研究荣获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章。

约翰·伯特兰·格登,这个曾经最差学生,如今已成为公认的一代巨匠。在剑桥大学办公室里,还挂着当初那份关于“无法理解基本事实”的报告,让我们回味那些困难时光,同时也激励那些可能还在寻找自我价值的人们:面对热情,即使失败也不放弃,因为热情,便是成功最好的理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