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励志故事玻璃心一个必须抛弃的守护者以便你能走得更远
哲理励志故事:打磨“玻璃心”,让自我成长更为坚实
文/林子树
1
单位里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因为一件小事辞职了。尽管大家极力挽留,但他去意已决,完全不在乎众人的意见。在告别之际,他说:“这样的单位真没意思,再待下去,我怕自己会发疯。”原来,这个小伙子因为在校对文案的时候漏掉了两个错别字,被领导叫到办公室一顿批评。
临别时,小伙子还说:“你说,不就两个错别字吗?至于吗?”显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也觉得这根本不是致命的错误,所以不该受到这样的批评。有些人,受不了半点委屈,他们渴望被赞美,忍受不了批评,做事情也特别情绪化,这说到底就是“玻璃心”在作怪。
我们要做的是去战胜它,不让它成为前进的绊脚石,不让它牵绊我们的意志,束缚我们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
2
契诃夫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他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最终惹烦了将军,在被呵斥后竟因惊吓而亡。这个人只是轻轻地对着将军的背后吐了一口气,将军根本没有当回事,可他却以为将军会生气,还不断地打扰,将最后导致被呵斥而死。
这个故事虽荒谬,却说明了“玻璃心”的人都具有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并强加于他人的认知倾向,而且极其敏感、胆怯、羸弱。“玻璃心”的人特别敏感。一旦发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便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内心里极其不安。
3
生活中,我们常遇见这样的人,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比如走路时有人一直看你,就会担忧衣服不好看;聊天对方忙碌半天没回复,就觉得可能得罪朋友;想约吃饭但朋友拒绝,就觉得可能得罪朋友。而这种疯狂的思考其实真的很可笑——别人才是在看风景,而不是你;同学忙碌,并非故意忽略你;朋友拒绝是为了工作,并非避开与你的交往。
这些误解给予他们无谓困惑,让他们处理不好关系。丢掉你的“玻璃心”,直面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才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让生命之路更加璀璨。
来源:林子树(ID:linzishu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