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玻璃心碎开你才能迈向更远的励志寓言故事
抛弃心灵的脆弱,你才能迈向更远的励志寓言故事。文/林子树。
有一个单位里的小伙子因为一件小事选择了离职。他坚决不在乎同事们的意见,决定独自前进。
他来到我面前告别时,我说:“你的决定太遗憾了,你原本有无限可能。”他回答:“这样的工作实在是没意思,再待下去,我怕自己会疯狂。”
原来,他是在校对文案时漏掉两个错别字被领导批评,这让他深感失望。临别之际,他还说:“难道不是两个错字吗?真的那么重要吗?”
在他的眼里,这根本不是致命错误,所以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批评。有些人,一遇到半点委屈就受不了,他们渴望赞美,却无法忍受批评,对事情也极度情绪化,这就是“玻璃心”作祟。
我们要做的是战胜它,让它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绊脚石,不让它束缚我们的意志和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
作家契诃夫有一次写了一则故事:
一个人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打喷嚏,疑心自己冒犯了坐在后面的将军。他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最终惹恼了将军,被呵斥而死。这个人只不过是打了一下喷嚏,将军根本没当回事,但他却以为将军生气,连续不断地打扰,将军终于耐烦呵斥。
这个故事虽然荒谬,却说明了“玻璃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强加于他人,而且非常敏感、胆怯和羸弱。
“玻璃心”的人特别敏感。一群人聊天时,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两个人之间谈话多一点就是针对自己;听到关门声大一点,就觉得对方讨厌自己;如果有人没有秒回,他们就会臆想出许多可怕的事情……
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发现别人和自己不同,便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内心里极其不安。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这样的人,无论你怎么做,都能牵扯到他们身上。比如走路路上有人看着你,就担忧穿得不好看;与同学聊天,如果忙碌半天没回复,就认为说错话;想约朋友吃饭,但朋友因忙拒绝,就感觉得罪朋友了。
这种疯狂的猜测其实很好笑——别人的目光可能只是看着身后的风景,而你却以为那是对你的注视;同学并非不理你,只是真的非常忙碌;朋友并不愿意一起吃饭,也许正在努力赶方案。你看到的是一片黑暗,而实际上是一片光明,只不过这光明被你的猜测遮盖起来罢了。
“玻璃心”的人们缺乏安全感,还总是在给自己制造困惑,导致处理不好关系。成长并非顺利,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要勇敢地去直面它们,用正面的沟通去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要学会放手,“玻璃心”,只是一种懦弱的心态,它限制着我们追求卓越的心思,让我们尝试去摒弃它吧,那样,你才能够拥抱自信,与安全相伴,在未来的旅途中璀璨发光!
来源:林子树(ID:linzishu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