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奋斗精神的名人故事冯仑笑中藏哽众人暗自观其坚强
文/李天波
同样是为了妞,我看到华人中不同的例子。香港一位大老板,小女儿出生,花4亿多港币买了一块以女儿名字命名的钻石送她。另一位科技大佬,家里一对双胞胎女儿,还有一个老婆。两个宝贝女儿要毕业的时候,他拿了近百亿台币,在台北买了一块地,建造了一个令人炫目的购物中心,老百姓俗称这个商场为贵妇百货。这商场极尽奢华,而且同时满足了三个女人的心愿:一个开了咖啡厅,一个开了百货商店,一 个开了爱马仕店。
华人、亚洲富豪往往喜欢用钱表达爱,但结果把自己的妞变成了用金钱堆积的符号。
冯仑很忙。他见面当天,他中午从海南飞回北京,下午处理新书、接受采访,然后晚上10点飞往西安。他大概估算了一下,一年有近一半的日子在天上度过。他还是老样子,大个头光头,一副黑边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说话滴水不漏。他曾多次公开强调男人50岁以后,要把全部精力奉献给自己喜欢的事。现在58岁了,他还没能减缓脚步,有很多工程相关的政府关系还在等着他去周旋。
他倒也乐在其中。在3年前从万通地产实际控制人的位置退下来后,他转身做了立体城市——一个以楼盘为基点、探索有限空间内打造绿色生态社区的项目,还剩下的时间,他开公众号做视频学赛艇研究卫星。三分之一精力做的事情、三分之二做喜欢的事情,这就是他的总结,也好,不情愿也罢,该上场还得上场,“活着就是一出戏,我们演好每个角色,都对其他看戏的人是一个交代”。
这场人生大戏里,他说自己既是观众,又是演员,看着别人来来往往慢慢淡然。身边的人,有些离婚再婚,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有些进监狱出来,再进去;也有走到生命尽头的一些。而自己也进入到了生活下半程,从核心舞台逐渐退出。
他把这58年的阅历积攒起来写了一本书——《岁月凶猛》。书里,他像清醒的局外人,把这个圈层的生活、感情、事业一点点掰开推到读者面前,就着书的主题,我们跟他聊聊,这个58岁商人的如何与自己的圈子和财富以及家庭相处。
以下是冯仑的话:
我从做生意以来到现在,就像爬山,一路都很艰难,你看到的是很粗糙、尖锐、高血腥事情比较多。
我们这个年龄段企业家,有些钱,每个人都会固步自封,对于获得的一切东西都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最终压垮你。
这种情况难免,比如说有的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会这样的,他们会把获得东西当成负担,因为生命有限,所以我发现有些人们以为乐趣是一出门就“哗哗”车跟着,那么这样就把自己和其他人的距离给隔绝。
你雇很多人都追捧你,你真觉得自己伟大,然后演出了很多滑稽戏。当你觉得高兴的时候,其实别人才在看你笑话。
你比如说有一个人,是太太得病,但是这种病应该放弃,但是他专门弄医疗组花钱维持生命,每次公司会议推太太出来讲感动的话催泪,而自己也泪下。
可能你们眼里是个忠贞的人赢得所有尊重,但其实另外一面也是花钱干事干完就行(笑)。所以照顾老婆变成品牌活动 老婆想活下来,也得配合大家都是演那你的时候要用演员的心情去工作,上班后变成观众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切换剧本不断切换才能不累
还有我的心情属于更替所以我虽然是在演但也有时跳出来成为观众的心态来看这个事情,所以不会感觉累荒诞过去《道德经》讲为而不有,就是你完成事情不要放在身上赶紧扔掉身体永远保持清空状态才可以接受别人的赠予所以不能固步自封,不要停留在取得成绩上的地方
对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来说,现在最大的考验是如何收场,而不是开场画句号不要减少是不准确就收不了作画笔让一些成绩怎么画结束常常会看到某些企业被卖转型被收购甚至惹起债务不好看逐渐地我在做一些准备怎么收场主要的是减少是不准减少就会收不了例如偷东西那怎么收没有偷啊咱俩不往来也不好找麻烦但是占便宜不得不到巴结领导又行贿又复杂
生意就是非利害四字总是在权衡每件事情所引起的是非和得到利益是否能够平衡保证每件事和得到利益比引起成本高那么天天正向积累连续正向积累叫干事业如果不是连续正向积累叫事逼天天忙活半天惹了一堆事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