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在人生励志图片中屡败屡战的偏执狂物品故事
人生励志图片中,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屡败屡战的“偏执狂”物品故事
文/清如
人物名片:王东升,京东方科技集团的领袖。
在中国半导体领域,京东方经常被批评为“烧钱机器”,然而王东升似乎不以为然,他不断地在半导体界打拼,最终成为了全球面板市场的领导者,让所有质疑的声音都沉默了。
从杭州电子工学院毕业后,王东升加入了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该厂连续七年亏损,每年亏损几千万元,而且职工医药费找不到地方报销。
1992年,当时这家企业即将倒闭时,王东升决定接手这个“烂摊子”,成为新的厂长。他说:“我不能在企业生死关头撒手不管。”他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企业改制,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当时,该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没有银行愿意贷款,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因此改制变得异常困难。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王东升向员工募集资金,他带头以最高额度出资5000元,最终2600多名员工凑齐了650万资金,这样北京电子管厂成功改制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京东方前身。
改制之后,为了改变公司产品老旧、技术落后的状况,王東升推出了一个双重战略,即人才和技术发展并进。在与日本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开发与日本技术企业的业务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外,他成立了内部研究小组专门跟踪产业方向,以此确定企业发展策略。
正确的战略让公司逐渐复苏,在1997年,该公司实现了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利润,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代码200725)。
随后进入液晶显示领域
1998年,当彩色显像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时候,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将会取代显像管技术,所以他决定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并且要自主研发液晶显示设备。当时,由于美国发明、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30多年的研发经验,这项工作看起来非常具有挑战性。
就在他迷惑之际,一次机会出现了——韩国现代集团由于过度扩张和巨大负债,要出售旗下的液晶业务。
尽管遭到了董事会大部分人的反对,但他坚信半导体替代电子管是不可阻挡趋势,不及早介入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他力排众议,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并利用其内部拥有的一些关键业务和专利,使得京东西业竞争力大增。
2003年9月,他投入约100亿元,在北京开启第5代TFT-LCD生产线。这一年里 京东西业创造出111.8亿人民币的人民币收入记录。但很快,因为行业环境特殊情况下,其竟陷入十余年的“烧钱战争”。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全球面板市场领导者。2017年,“偏执狂” 王東昇终于迎来了胜利之光,被权威咨询机构IHS公布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均位列世界第一。而对于未来的计划来说,“2018-2022期间,我想把我们做成‘行业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