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你未触发内在潜能为什么仍停留在小职员的位置
数据驱动:你为何至今仍停留在小职员的位置?
文/青争
一时心血来潮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大概30岁,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每次都来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钟的时间泡一碗面吃。后来才知道,她大学学的是历史,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
与我们不同的是,她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打开她的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的一篇短的。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10年了,不是专业出身的人,却因为爱好英语而一直努力。我对她表示钦佩,她说,当初看到一份调查报告,那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就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個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立马投入干起来就行了,我没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10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过这个理论,她说自己就是经过7年的努力写作才成为一名作家,比尔·盖茨在发家的前夕曾经做过7年的程序员。
可是为什么你做了10年公务员还只是一名小职员?为什么在家里做饭七年之后没变成特级大厨,而婚姻到了七年之痒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去练习一种技能。一天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碎任务,我们大家干吗你干吗,每天天光照常点灯却未见进步。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就丢掉,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12年的学校教育,就算每天学习1门新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时,还剩下2800小时缺口,只要毕业后坚持至少1小时日夜不停地练习,这2800小时,只需一年半不到即可填补。这便解释为何理工科生更容易成功,只要他们毕业后专业对口,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便等于他们24/7都不懈地磨砺,这2800余钟头,在他们眼里不过零星几分钟。而我们许多人,无论男女,都将工作内容视作磨炼技艺的大锅炉,大部分则被琐碎的人际关系和繁忙的手脚占据,从而荒废良机。
或许你会辩称我平凡,没有必要成为某种人物,只愿安稳度日。那只是你的错觉,而时间正悄然流逝。你今天重复着重复着那些行为,便是在塑造自我,你并不想要变成谁,但最终却注定会成为谁。
当你用这些宝贵时光去观赏韩剧浏览网页聊友情,或许最初充满乐趣,但随着岁月累积,这些无形之手已悄然将你的生活转化成了旁观者的角色。在生活中的哪一个瞬间曾渴望尝试新的东西?然后设定目标,让它占据你的日程表,即使仅仅三十分钟。如果最初感受温暖,但逐渐感到乏味,再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你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逛街,然后规定自己每周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探索——可能开始觉得枯燥但持续下去,你可能会惊喜发现无数创意和机会。你可以以此作为进入职业世界的一个窗户期,为未来铺设道路,也许五十年代的小明哥今日站在舞台中央唱歌;或者如同过去他那样,在咖啡馆角落静静品茶,他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自我。他选择让他的故事延续至今,因为他认识到改变不是通过偶然事件实现,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实践加深其影响力。
生命中的下一个七载百万次抉择,将如何揭开未来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