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到廖凡沉默背后是成功女性的自然力量
黄渤沉默背后的成功女性力量
有位朋友看完《离婚律师》后,建议我:“你应该写写吴秀波,中国像他这个年纪这种类型的男演员不多,不像黄渤。”
关于这点,我认为,上帝给了黄渤很多,但没有给他外貌。国内男演员中,他和廖凡是最近被关注的两个人。
黄渤长相和气质自然不用说了。在2014年的春晚上,他就把爱马仕穿出了建筑工人的范儿,这显示了一定的功力。
然而,从《疯狂的石头》到《无人区》,甚至到大烂片《101次求婚》,他能把自己撕碎,然后世界上就没有黄渤这个人,只有角色的演员。你能想象《无人区》里的阴损贩子和跟林女神求婚的朴实大叔是同一个人吗?到了这一部《亲爱的》,当黄渤找到儿子后,坐在公安局台阶上哭得鼻涕都流出来时,那一刻,他形象地诠释了“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乞求和动作。”
7年歌厅伴舞8年舞蹈老师,还曾经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创意总监,在进入娱乐圈之前,黄渤已经与三教九流打过交道。他并没有因为起点低而沉寂,而是将这些经历浓缩成养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
据说,黄渴从未强求红毯要走压轴,“你没名气,你最后一个走人家记者都收工了;你有名气,你什么时候走都会被关注。”他从未宣传期一定要上多少杂志封面,“我OK的时候,以前关系一般的朋友会忽然成为特好的朋友,我不OK的时候,你过去找人家请求一个角色,人家也不给你,就这么简单。”
这样的清醒简直不像是明星。但确实来自一个2014年国庆档一个人独占三部的人,这样“自己跟自己抢票房”的大满贯盛况,只有葛优得到过。而其实在此之前,黄渔已经凭借《泰》、《西游降魔》、《痞子英雄》荣膺票房“卅帝”称号。
对角色的把握来自演员的悟性和情商,对于角色必须接地气,不端着才能拿捏每个人的面。很多英俊小生做不了这个,他们太爱惜自己动刀子的脸,也太爱惜自己的所谓形象。而实际上35岁以后肉体都会老去,对男演员或者男人来说,最有魅力的,是头脑。
黄 渔回答问题反应敏捷风趣又幽默,与记者偶遇也能喝酒聊天。他还喜欢玩买东西,“脑子里能装十件事”。以上种种,都证明了他的脑子的好使程度。
聪明的人始终会出来,不是小聪明。大红大紫路上的廖凡,比起黑发如墨的小伙伴,要让更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条路还有其他名字,如林雪张家辉等等配角们。配角是什么意思?是在新闻发布会永远被主持人施舍的问题那一位,或是在片场管管自如那一位,或是在势利媒体眼中的那一位。在烈火烹油浮夸时代,大镁光灯永远属于主角;人们向来只喜欢锦上添花恭维追逐那个光芒四射中心;配角只能学着习惯在角落沉默。知道什么叫宠辱不惊的是经历过平淡的人,他们早就明白什么叫认真对待每个角色,即便再小也值得尊重对待。(www.lz13.cn)终于40岁生日时,当廖凡把自己从沉默中挖出来时,并没有说过激的话,用时间积累完成所有沉默,将它们变为今天底气的一部分。
这一点并不奇怪。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有的,有些因为通往金字塔尖精英众多机会稀少选择放弃辛苦,而有些则通过时间积累让过去所有沉默成为今日底气。
影帝廖凡:坚持不是件惨烈的事儿
职场宝典:你的底气来自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