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到廖凡的沉默源自自然的底气一则励志小故事
从葛怡然看来,上帝给了黄渤很多,但不包括外貌。国内男演员中,她最近特别关注两个人物,一是黄渤,还有一个是廖凡。
黄渤的长相和气质都很出众。2014年春晚,他用爱马仕打造了建筑工人的形象,这是一种功力。在《疯狂的石头》、《无人区》甚至《101次求婚》里,黄渤扮演的是那种能把自己撕碎然后再重组的人物。你能想象《无人区》的阴损贩子和求婚大叔都是同一个人吗?在《亲爱的》,当他找到儿子并坐在公安局台阶上哭泣时,那一刻,他体现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即像生活中的普通人那样思考、希望和动作。他永远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故事里的角色。
在进入娱乐圈之前,黄渤曾经做过多种工作,如歌厅伴舞、舞蹈老师、配音师、工厂管理者和玩具店老板。这段起点并不高但充满变数的人生,让他学会了将琐事转化为养分,最终成长为“卧薪尝胆”的植物,然后等待花开果实。
据说,黄渤从未强求红毯要走压轴,只是在OK的时候才会被人们忽略;在不OK的时候,即便关系一般,也不会得到一个角色。这样的清醒简直不像是明星,但确实来自一个独占三部影片的人,这样的盛况只有葛优曾经达成。而此前,黄渢已经因作品如《泰》、《西游降魔》、《痞子英雄》荣获票房“卅帝”称号。
对角色的把握来自悟性和情商,要接地气,不端着,以便拿捏每个面向。很多英俊小生无法做到,因为他们太爱惜自己的脸庞,对形象也过于保护。而实际上,35岁以后肉体都会老去,对男演员来说,最有魅力的,是头脑。
黄渔反应敏捷且风趣幽默,有酒量极大,并且喜欢购物,“脑子里能装十件事”。这些都证明了他的脑力好使程度。
聪明之人始终会出现,不是小聪明。大红大紫路线,比如廖凡,与其一样都是一点点攒起来的。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别了,温哥华》,清一色的千年配角。这条路还盛产林雪和张家辉这样的名伶。
配角意味着新闻发布会最后的问题,或片场没有助理只管自己,或媒体势利眼对待你。在这个浮夸时代,只有主角获得镁光灯;人们总喜欢锦上添花恭维中心人物,而对于配角只能习惯于沉默。一细节是,当廖凡发现媒体态度变化时,没有说过激的话。经历平淡后,就知道什么叫宠辱不惊——既没有绯闻炒作感情进度,也没有负面新闻,只专注演好每个戏。(www.lz13.cn)“每一个角色再小也会认真对待。”终于,在40岁生日时,廖凡挖出了自己,从沉默中走出来。
这一点也不奇怪。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有些人放弃通往金字塔尖那条路,因为精英太多机会又少而辛苦;有些人,则通过时间积累,让过去所有沉默,都变成了今天底气的一部分。
影帝廖凡:坚持不是件惨烈的事儿
黄皮 职场宝典:你的底气,你们努力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