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友谊是否如同今世的友情链接
古代诗人的友情链接,是否如同我们今日所见的友谊?杜甫、李白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留下的记忆中充满了朋友相聚离散的情感。这些文字让人深刻感受到,古人对友谊的重视与现代人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探讨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这些故事既令人好奇又令人深思。
人们往往会替杜甫抱怨,他怀念李白的程度似乎不成比例,而实际上,李白也对杜甫有着深厚的情感。虽然他可能没有像杜甫那样珍惜每一次见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这份关系。在安史之乱期间,那些写给杜甫的诗或许真的遗失了,只能推测而已。
从杜甫的诗作来看,他对一个朋友的思念达到了无法忘怀的地步,即使只有一次共游山东,也总是不断地思考彼此现在的情况。他写下许多诗,以此排遣那份难以言说的思念。当听闻李白逝世或疯狂时,他即刻挥笔作歌。这种情感表达,在当代已经少有人能够做到。
两种情况可能存在:一是在一起时间长,外界认为他们关系亲密,但实际上心意淡薄;另一种是不同的人类记忆能力,每个人都能深化并咀嚼这种情感,但现代人的能力远不如古人。这或许是现代生活趋势之一:情感淡漠、冷漠。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发现自己在处理人类关系方面变得越来越麻木。交通工具发达后,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等待久远才能相见,而信息渗透得更为广泛,这反而影响了我们的感情状态。真正培养和维护情绪,我们似乎需要在宁静独处中完成,而今天忙碌喧嚣中的道德冲动正逐渐降低。
20世纪80年代,一群文学爱好者聚集开笔会时,他们会通宵交谈,并依依不舍分手。而现在,无论交通便利多么快捷,当朋友离开时连招呼都不打,这在过去被视为失礼但现在却被习以为常。一味追求效率和忙碌,使得我们忽略了时间和友谊无价的事实。如果还像古时候那样,为别离踏歌送行,那只是精神病态象征着现代人的病症:唯利是图、薄情寡义,将时间当金钱计算。
这个病根究竟如何形成,是我们必须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