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硅谷一代在哪里
硅谷一代在哪里?他们是中国的硅谷帮,相信开放、分享的力量,有相近的商业信仰和价值观。1997年,28岁的武汉青年陈一舟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机电工程硕士与MBA学位。如同在世界互联网的港湾里洗了个澡,2年后,他带领人人公司在纽交所上市。
2001年,27岁的杨浩涌亲身经历了美国经济的两次寒潮,最终在硅谷一家小公司谋得工程师职位,一年后他用车载着耶鲁大学同学周杰去Google公司报到;同一年间,31岁的董路放弃了高盛公司职位,立志到美国去读书。
2002年,董路如愿成为斯坦福大学学生。在那里,他认识了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当他创业男士衬衫定制网站时征求贝索斯意见。贝索斯称赞,并让董路快递11件给他,其中一件贝索斯签名寄回董路,为创业之日穿戴。
和董路同级还有一个叫沈思的小女孩,她们偶像是苹果乔布斯,为此她们给公司起名字为木瓜。她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激动人心又充满挑战的情境,也从中汲取到了宝贵经验。
2004年,26岁的汪华成为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名学生。此前,他是一家小有成就电信服务公司创始人。2011年,他是创新工场投资合伙人,将指导别人创业作为自己的使命。
2006年,熊尚文主动结束5年的外企工作生涯,与抱着创业之心前往学习。他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追寻着改变世界的大梦想,而这个梦想正是在美国科技中心——硅谷孵化出来的一个思想实验室,那里的每个人都被新技术、新理念所吸引,都渴望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参与者之一。
这个名单中应该还有古永锵、茅道临、林欣禾、雷鸣、徐易容、郭去疾、徐勇、何峰等许多其他优秀的人才。但他们共同点是什么呢?
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被新技术网络撩拨心弦的中国青年不断地走向美国寻找新世界入口钥匙,就像打开历史大门一样,将未来开启于自己手中。而这背后的故事,是如何由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现在却拥有改变世界影响力的“硅谷一代”讲述出来?
他们,在被称作全球互联网中心的地方接受广泛超越纯粹知识层面的教育,又带着“我要改变世界”的抱负回国创业。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认知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我们试图通过他们的事情来发现,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但具有相同梦想的人是如何利用科技创新为本土化企业注入活力,从而实现跨越千山万水,只为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耀与成功吗?
关键就在于这里有互联网精神榜样和灵魂领袖。1994年的杨致远和大卫·菲洛,他们做出了信息分类整理与查询软件,是门户网站雏形;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则成立了Google,这些都是典型例子展示出这一地区对于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一贯态度。不论是PayPal創始人的馬克仕·列文奇恩,或FireFox發明者的布莱克罗斯,或Excite創始人的乔克劳茨,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让这个区域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地方。而这些传奇人物,无疑也激励并推动了更多像他们这样的人物出现,以至于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来自不同领域,却共享相同使命的大人们,他们不仅仅只是普通学生或普通员工,而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付诸行动的人类英雄。
那么,当你听到“中国的一代”,你会想到谁呢?当你听说有人以“硅谷新贵”自居,你会觉得这是怎样的景象?答案可能隐藏在那些似乎平凡,但其实非凡生命故事之中。你是否也能感受到,在那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地方,那些曾经孤独奋斗,现在已经拥有能力去触摸整个社会结构边缘,并且正在努力地塑造未来的少年少女们?
记住,不管你的身份如何,都可以找到属于你的位置,就像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现在却拥有改变世界影响力的“硅谷一代”一样,因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时候,只要敢于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机会,用智慧去解锁未来的钥匙,然后再将它们转化为现实。这就是我们想要传达给您的信息:任何时候都值得探险,无论您身处何方,您都会找到属于您的故事。如果您还没开始,那就请继续前行,如果您已开始,那就请保持这种状态,因为只有不断迈进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在我们的旅途中,请随时提问:“我的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