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在自然的怀抱中谷爱凌走过人生的悬崖
文/固力果
毕淑敏十分勤奋,17岁当兵,继而上军校做医生,34岁摸索着写出第一部中篇就得了“昆仑文学奖”。接着边写作边学习,先后攻下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课程;功成名就后,却经营起了心理诊所。
她的生命仿佛一阵风,从不歇息。每每有人追问她为什么这样拼,她就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1969年,有个17岁的女孩,在上山下乡热潮中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告别北京,成为支援藏北的第一批女兵。这个烂漫少女只知道这是共和国最高的一块土地。却不知道这个平均海拔5000米的地方常年空气稀薄,喘一口气似乎要耗费全身的力气。
本来应该有5名女兵和她一起报到,但谁知道干事翻开花名册,却只找到她一个人的名字。并且因为这个部队从没有过女兵,文书还想当然地在她的性别后填下“男”。女孩在当天晚上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或许是上天对我的鼓励,要我以一个男同志的坚韧和勇敢,留在这里。
此后,她一直以这句话要求自己。而这一切努力终于在一次拉练中坍塌。那次要爬很高的山,她要求和男兵一样负重70斤。正值藏北最冷的一月,当她们凌晨出发时,只爬到半山,上不成下不得,最终饥寒交迫。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住了,那种痛苦让她流眼泪,然后问自己:当身上所有感官体会的是痛苦与折磨,这样的生命,要它做什么?
最后,她作出了决定:我要结束生命,从此长眠于雪山之巅。但就在那时,她听到营地抵达的声音,一场新的开始展现在前方。当数不清的良机从她身边流逝时,她意识到了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每一次迈开步子都是生死较量。在庆幸第二天清晨醒来后的那一刻,她笑着看向窗外蔚蓝的大天,对自己说,只要不断往前迈步,就能走到天跟前。
故事讲完之后,如果你听懂了,你一定能从她的眼睛里,看见一整片蓝天,即使离地5000米,也那么蔚蓝,那么高远。这就是毕淑敏教我们的——即使面临人生的悬崖,我们也可以选择站立,不畏惧,因为只有不断往前迈步,我们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