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励志图片阅历让才华更持久物品见证岁月的沧桑变迁
在中国作家榜上,她是年龄最大的上榜者,已近106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作为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在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她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却依旧闪光,在岁月的历练下烨烨生辉。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大律师,姑母杨荫榆亦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从小虽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杨绛学业精良,乖巧聪慧,深得父亲宠爱。
1928年,一心想报考清华外语系刻苦努力的她,却因南方没有名额,只得无奈转投苏州东吴大学。在校期间,她踏实进取,不仅专业拔尖在班里才冠群芳,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善吹箫,工昆曲。
1932年初,为能读清华外语系,她放弃出国留学机会,用着执着的毅力终如愿考取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在那里,她与钱钟书相遇了。1935年,他们踏入婚姻的殿堂。而婚后的柴米油盐哪有吟诗作赋的情趣来得轻巧,加之钱家身为旧式人家男尊女卑观念极强,她只得甘做钱家“灶下婢”。
随后两人留学英国旅程中,他发现这个鼎鼎大名的才子居然分不清左右手,不会系鞋带上的蝴蝶结,即使拿筷子也是一手抓。这让她笑咪咪地对他轻声说:“不要紧,我会洗,我会修。”其实她哪里会做?自小被仆妇照顾大家闺秀的她,在跌跌撞撞中却也学会了过日子。
他们共同经历了艰难困苦,从没做过饭的一开始摸索学习到像模像样的红烧肉,再到育有一儿子的挑战,每当丈夫因为生活琐事困扰时,都依旧总是温柔地说“不要紧,有我呢”。即便面对枯燥无味的事物,也是在她的帮助下复习通过。她勤勤恳恳、恪守本分,让原本门不当户不对更是不被看好的“洋盘媳妇”赢得了公公婆婆认可和尊重。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深受迫害,被整得苦不堪言,而她连夜赶做假发套照常出门买菜,以至于污垢重重的地厕所被擦得焕然一新。她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那种宁静自若令人敬佩。而在干校种菜时白天看管菜园利用时间看书或写东西,这些都是她的坚韧和智慧体现。
1994年丈夫病重住院,她独自一人悉心照料;1997年亲女逝世后,又再次陪伴老伴直至离世。此后,在92岁高龄下提笔著《我们仨》,回忆那段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心路历程,并整理丈夫遗稿多达7万余页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96岁仍能推出《走到人生边上》纯真至美散文集,与世界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去向。这就是阅历让才华更持久的一个例证,也是一个关于幸福如何趋向本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