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一个现代中国典型的励志故事发生在自然景观中
2010年,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他的传奇一生始于弃文从理的决心,这个决定源于1931年的“9·18事变”,他放下历史志向投身物理学,为国家的需要而专业化。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论文《弹性板壳内禀理论》深受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赞赏,而这份成果也使得爱因斯坦对其产生了敬佩。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与喷射推进研究所期间,与钱学森等一起工作,他们共同为我国核武器和航天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伟长拒绝了中美交战时为美国效力的机会,并在二战期间帮助伦敦免遭德国导弹袭击。后来,他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并倡导三制改革——— 学分制、三学期制,将这些创新措施推广至高等教育领域。他还倡议拆除各系科、专业之间以及教育与科研之间的壁垒,强调基础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
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一系列数学公式和方法,如“钱伟长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是其重要成就之一。网友们纷纷表示哀悼,并称要继承他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缅怀他,对他的逝世表示难过,并感谢他为祖国所做的一切。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科学,一生都未曾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国家而学习,为科学而生活。
1972年,由周恩来亲自点名,参加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当时很多人不相信他对祖国忠诚,但最终还是凭借周恩来的信任被选入代表团。在一次会议上,因为秘书找不到换装好的衣物,只好让周总理穿鞋给他穿,这场景流传至今,让我们回想起一个铁杆体育迷背后的另一面——一个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探索新知的大师。这段经历更是增添了人们对于这个时代巨匠生命轨迹的一个侧面视角,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也更加努力地追求知识与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