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奋斗精神的楷模
奋斗精神的名人故事:任正非,华为创始人
1944年,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小村庄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困,但父母坚持让孩子读书。19岁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家中自学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等,结交西安交大老师,从油印书开始学习。
33岁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被选为军方代表,对高科技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在部队期间,他参与011项目,为国家填补技术空白两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兵。
1987年43岁时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2万元注册资本主营电信设备。1994年亚太国际通讯展获成功,1996年与内地厂家合作走共同发展道路。2000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50富豪第3位,有5亿美元个人财产。
任正非不仅是硬汉,更是一条为了观念而战斗的人。他以11亿排名福布斯273位,并被《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收录。他禁不住一种神秘的声音:“离开商人唯利是图这个‘一般’,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
他拒绝商人们趋之若鹜的工商联和全国性大会代表资格,以及花巨资才可现身媒体盛事。他避开喧嚣,却掌握了新的驾驭媒体艺术:抛出凝聚着深刻洞见和教益的文章,用来引导公众与教育员工,同时保持低调,不动声色。
任正非对基础教育地位建言,对“冬天”的忧患以及对英雄主义的旷野呼喊,与一线员工保持共鸣,又能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大巧若拙,是他的一贯风格,也体现在他的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上,其名篇佳作《华为的冬天》影响业界外广泛。
虽然他在创办华为时已43岁,但这年龄的人性格和价值观都已固化,他具备成熟理解、判断能力。这也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共同特征。在他的讲话中体现的是旁征博引,一针见血,他自学三门外语,当时已能阅读大学课本,这样的知识渊博见解独到,让他成为一个科学精神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