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有志气的故事以梦为马坚持者赢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突围,如果我们不能够突围,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头顶上的天花板。1983年7月,我从湖南湘潭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随后留校担任一名大学英语助教,时间如飞逝,我在教育领域已耕耘了三十多年。近些年来,许多年轻朋友们会向我提问,其中有几位好友曾经好奇地询问:“胡老师,您总是每到您的巅峰时刻,就毅然决然选择重新开始,这份勇气、这份魄力又是什么让您能够不断前行?”他们也许不理解,那些似乎无声的挑战和激励,让我决定要分享的人生哲学。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突围,如果我们不能够突围,是因为我们害怕那片未知的海洋,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着更多的探索,而不是被束缚于既有的轨迹。如果我们不能够突围,那可能就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追寻自己的梦想。
三十六岁,对中国传统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一年,但是在我的生命中,它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本命年的2000年,我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离开体制内走向体制外。我曾在北京著名外语学府国际关系学院工作,那里我迅速崭露头角,在教育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当我面对未来,只能数得着手中的学生数量时,我意识到,有更大的世界等待着去探索。
于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当时民办教育正蓬勃发展之际,我做出了抉择,将讲台扩展至更多学生之手。在我的心里,一切都清晰无误——如果能够把庙堂英语与江湖英语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系统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将是我价值所在。
但这个决断并非易事。当我向主管领导提出辞职,他劈啪拍打我的肩膀,说:“你是个好小伙子,可以放你走!”然而,当真正得到批准的时候,我却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慌,不敢告知家人,因为这仿佛是一种预示着未来的风暴。而医生的慈祥话语让我释然:“你的问题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最终,在西苑医院的一个陌生医生的鼓励下,我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勇气。那段经历让我明白,“玩的是心跳”,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要勇往直前。这一切,都成为了推动我创业、开设自家学校——庙堂语言学院——这一旅程中的重要经验积累。
对于那些准备踏上创业征程的小伙伴们,记住,无论何时,你必须问自己:“创业到底为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独特价值?你给这个社会和群体创造了什么?”不要仅仅追求金钱,更要追求那种改变他人的力量。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成为那个能够影响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