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超级富豪从卖杂货起家自然励志故事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当年,他曾经创下1年卖出100多幢楼的地产神话,并由此打造了霍氏集团。现在大家熟悉的分期付款、按揭供房就是他发明的。在房地产业的巅峰时期,他曾经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名下的60多家公司大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是香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爷”。如今 香港的地产界大佬李嘉诚、李兆基、郭炳湘等等都是在他之后才逐渐崛起。那么,当年是如何踏入房地产领域的?他的第一笔巨款又是怎样赚得呢?海上运输,是赚取第一桶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23年5月10日,在一个水上家庭中诞生。他童年的生活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因家境贫寒,一直没有穿过鞋子。7岁那年,他两个哥哥和父亲相继去世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养活母亲和弟妹。随后,香港又被日军占领,这一切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退学出去打工,但每次工作都不长久,最终开了一家小杂货铺。
然而,在1945年的战争结束后,当经济形势好转时,他母亲决定关闭杂货铺,并投身于海上运输业。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他组织了一支船队,从澳门运送违禁物资到内陆地区,这一行当虽然危险但也极具利润空间。在这三年期间,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还要处理各种事务。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几次因为躲避英国水警差点丢掉性命。但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使这一切变得值得。
战争结束后的三年海上运输,让他积累了第一桶金并且成为新贵。此后,又靠着这第一桶金进入了房地产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段旅程不仅是一场个人奋斗,更是一部关于逆袭与梦想实现的小说般故事。他自己评价当年的行为:“如果说当时我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锁禁运,那是不真实的话。我没有那么高的心智认识。但说当时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
随着时间推移,不再需要风雨兼程,而是开始思考投资策略。在1950年代初期,由于移民潮导致人口激增,对住房需求极为迫切。当时房屋条件恶劣,便产生了分层出售和分期付款销售策略。这两项创新不仅提高了资金回笼速度,也成为了现代商业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措施,一举致使香港的地产市场激动人心,使霍氏集团迅速壮大。不久之后,他在铜锣湾兴建了一栋17层高的大厦蟾宫大厦,以此来进一步扩展业务。此举收获颇丰,再一次证明其作为行业领袖的地位。
然而,就在荣耀之际,有人开始对其进行监管压力,最著名的是“星光行事件”。尽管遭遇挫折,但这并未阻碍他的全球化计划。他继续寻求新的机遇,最终转向海外市场,如文莱港口工程以及国内项目如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建设。
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他的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因此他积极参与其中,并利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为自己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1983年2月6日,其自设计、自建、自管理的白天鹅宾馆正式营业,对市民全面开放,无论是在参观者排队等待还是卫生纸卷筒消耗量惊人的情景,都留下深刻印象,现在看来,这些似乎平凡的事情背后隐藏着无数坚持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