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名人的自我认知天赋的缺失与超越的可能性
王珞丹:是,我没有天赋。但,我也能更好
在北京王府井地铁站,一片巨大的广告牌映入眼帘,上面是我为NIKE拍摄的照片。我素面朝天,眼神坚定,全神贯注地练习一个舞蹈动作。人们经过,却不多停留,只有偶尔会瞥一眼,然后继续赶路。
这个职业似乎总是那么光鲜亮丽,需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看到我关于学习舞蹈经历的文章,原来即便再优秀的人,也会遇到自己的短板。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天赋,但却放弃了努力。他们不知道,不去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能?
文/王珞丹
小学时,有个同桌跟我聊起太阳真好,我随手拿出铅笔画了一个圆形。那时候真的以为可以画得很完美,因为后来用圆规测量过,每一点都恰到好处,是个完美无瑕的正圆。这件事,就像烈日一样,让我意识到了生活并不公平。
比如,有些人从小就能听出音高差别,他们甚至能感受到节奏,而我连概念都没有。这让我非常希望自己也有所谓的“天赋”,特别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我一直渴望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
6岁那年,当初站在舞蹈室中央,那一刻妈妈送我进门,用力看了一眼。她那一眼包含了很多信息:希望孩子最后一次努力成为一个懂事、跳得好的姑娘。如果不好好跳的话,那晚就只能吃素菜,看新闻联播然后睡觉,这样她就会爱你。你懂吗?那时候我的脚步沉重,但因为害怕被嘲笑,所以开始学。
老师教我们平转,每个人都按照轨迹旋转,只有我转得跟没头苍蝇一样。在满教室十几个同学中间,我转得那么糟糕,以至于快笑弯腰。那“笑声”像是打碎了对天赋的幻想。从6岁起,我就明白,一旦涉及舞蹈,就会听到鼓掌似的嘲笑声。那一年,我放弃了学习跳舞。
17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当时大部分女生选择了dance专业,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种表演艺术。我偏执地唱了一首摇滚曲目,那时候觉得自己酷毙了。一次汇报演出,我们学姐们跳了一段双人舞《牛背摇篮》,她们魅力四射。我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但是又不羡慕他们,因为我的梦想不同于他们。而且,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让我的青春充满挑战和遗憾。
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事业小成,可以尽情做喜欢的事情。但每一天仍然充满挑战。一次工作机会,让我又站在舞蹈排练厅里。这次并非必须要做,是自愿选择。我无法克服对舞蹈的渴望,即使毫无才能去尝试它。试着去做,它比想象中还要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停止尝试或放弃努力。
当汗水从脸庞滴下时,为何比穿着礼服在镁光灯下的感觉还开心?一个月训练后,我自然融入整个团队。你问现在是否已经像专业演员那样跳跃?并不,还会有身体不协调和节奏跟不上的时候。但是我和队友一起笑,我们共同努力,这就是最大的快乐。不顾忌他人的评价,勇敢站出来展示自己的不足也是我们的荣耀。这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从未有人达到的境界——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想要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