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人的励志故事一位CEO的大学生时代
文/王新芳
1992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社科系,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蚊帐、被子、褥子,带着脸盆和一个茶缸,兜里只揣了500元。他的家很穷,这500元还是亲戚们五块十块凑来的。踏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告诉自己,不会再跟家里要一分钱,他要自己养活自己。
在那个年代,当计算机还不够发达时,他主要靠抄信封维持生计。他通过为全国各县的领导做培训工作,为他们打印信封,从中赚取微薄收入。在宿舍关灯后的走廊里,他抱着箱子,一分钱一份苦,在那儿抄写,一万个信封六百块。他乐于承担这个单调乏味的工作,因为每写完一个就能挣到三分钱。
大二时,他决定用暑假时间赚回大三所有花费。这一次他不再给人抄信,而是推销书籍给出书同学。他骑上大二八自行车,在金融大厦敲开写字楼的大门,每次汗流浃背地问:“您要书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他以四折价格卖出书籍,每本可赚60%,有一次在农业银行销售了一二十本,大快人心。
为了应对将来可能难以找到工作的问题,他自修了第二专业——计算机。到了大三时,不再卖苦力,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创造价值,为人写程序。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份高薪工作。他用晚上的时间,就能赚到五万块。(www.lz13.cn)到了下半学期,大哥大的手中已经有金币闪耀,是班级中最富有的学生之一。当他坐在餐厅,用手机点菜,服务员就会急忙跑来,“哥,您想吃什么?”
大学四年级时,当他的口袋里有二十多万元的时候,他决定创业。民以食为天,所以选择开餐馆。但是,那只是租用的餐馆,并非买下的;半年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他诚心对待员工,却发现他们背后捞取利益,最终导致餐馆亏损严重。没有抱怨,只借款解散餐馆,将经验付诸实践。
刘强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京东商城的创始人。一路走来,从零开始,没有向家求助,只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当站在母校讲台上演讲时,他说:“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贫穷,只有梦想可以无中生有。不坚持下去,你就看不到美好。”
(以上内容为简化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