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你而美的人物素材一位CEO的大学
生涯
文/王新芳
1992年,他踏上了人民大学社科系的道路,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简单的生活用品,只带着500元。他家境贫寒,这些钱是亲戚们慷慨地送给他的。大学第一天,他决心独立,不再向家庭借钱。
他首先通过抄信封维持生计。在那个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信封打印服务不多。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办班,为全国各县的领导提供培训服务,需要帮忙打字。买一本黄页,一个县一个县写,然后用胶水封好,可以赚到六分钱。他负责的是这个单调但必要的工作,每个信封要抄三天到四天,有时在宿舍,有时在走廊。他乐于承担这种辛苦工作,因为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能挣得三分钱。
大二夏,他决定用暑假时间把大三学费赚回来。这次他不再做信封工,而是发现了一种更有利可图的手段,那就是推销书籍给出书同学。在酷热中,他骑着自行车,一边抱着沉重的书籍,一边敲开金融大厦内写字楼的大门,每次总会胆战心惊地问:“您要这本书吗?它很好。”以原价卖出就能赚60%,一次成功卖掉十几本,就能收入1800元。他对这笔交易感到无比兴奋。
为了应对社会上找工作困难的情形,他还自学了计算机专业。在大三时,他放弃了体力劳动,用所学知识创造财富,为人编程。这在当时是一份非常 lucrative 的工作,在一个月晚上里,就能赚取五万元。(www.lz13.cn)到了下半学期,大哥成了班级中最有名气的人之一。当他去餐厅用餐,只需将手中的手机放在桌上,服务员就会急切地跑来问:“先生,您想点什么?”
到了最后一年,他决定开始创业,当时他的银行账户里有超过二十万块硬币,该做什么生意呢?老百姓,无论怎样,都需要食物,所以他选择开设餐馆,同时也因为自己喜欢烹饪。正巧有一家餐馆转让,这是一个绝佳机会,因此从银行取出了二十万现金,没有议价就买下了餐馆。但后来才意识到只是租用的;尽管诚实对待员工,但他们却私底下捞油子,使得餐馆损失严重。他没有抱怨,将所有债务都偿还给员工,并解散了餐馆。虽然回到起点,但他仍然充满希望,因为获得了一份管理经验,对人性深刻理解,即使企业缺乏管理,也会面临严重后果。
那个人,就是刘强东——京东商城创始人的传奇人物。在回顾自己的大学岁月时,他骄傲地说:自己实现了卑微理想,不向家人要一分钱养活自己。当站在母校讲台上的时候,对同龄人说:“世界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而且,只要你愿意走,你总会找到路。不看到美好的景象,就是因为你没有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