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正能量明星高圆圆我也渴望一场心灵的越狱
中国最具正能量明星高圆圆:我也渴望一场心灵的突破
文/柏邦妮
她坐在化妆镜前,穿着白色小礼服。用一条黑色大围巾,轻柔地披覆在身躯上,让我误以为,那条围巾是礼服的一部分。头发怎么弄,她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的小女孩。她不喜欢梳得很死很僵的发型,希望自然一点,再自然一点。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拍照的时候,她轻微转侧面庞,角度给得准确而微妙。在外人看来,也许毫无变化,但是在镜头里,那一细微的一毫米,就是“好看”到“完美”的距离。摄影师为她着迷,不断的呓语“漂亮漂亮漂亮”,就像男人情动时刻的催眠。她的状态是一个成人的状态,享受这份恭维,此时此刻愿意相信。这一种相信是一种配合,你知道,在她心里,与这份沉浸有一段距离。她知道自己该给什么。
拍照结束,她穿回自己的衣服。一件大大的灰色毛衣,肘弯处起了毛球。头发全部梳起来,手背上有一块新伤,是做家常菜时不小心烫的。一双蓝色的牛仔裤,一对绑带旧皮靴。她弯下腰去,将鞋带太长的地方多绕了一圈才系得上。
当她弄完这些,又回到你认识她的那个女孩儿。当年,她乖巧地坐在我面前,用一双脏球鞋,如同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对录音笔保持着紧张和谨慎,而全程举着录音笔。那天夜晚,我们继续电话访问,因为信号不好,她维持着同一个姿势,一动不动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她知道自己原来是谁,现在是谁。
她就是高圆圆,这个时代最美好的女演员,有的人只是美丽,而有的人美好。而有的人既有魅力又有人格,但是同时有人格魅力的并不多。而高圆圆便是其中之一。
高圆圆自述: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信,就像没有勇气一样。”
我从未拥有过那种自信,即使现在,我依然有些犹豫。我从未受到过父母夸奖,说我长得好看或优秀。我并非总能掌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每次都显得那么生疏、那么困惑。但是我知道,我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不断努力改变过去的事实和内心的声音。
包括很久以来,我一直不好意思面对我的职业身份。在我心里,我始终觉得做明星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儿。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在享受它,因为这个职业让我能够体验到不同于平凡生活的情感丰富与挑战性。不过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我仍然感到有点羞愧和不安。这份不安可能源于出生在一个相对保守家庭,以及作为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模式,它们塑造了我的内心世界,使其充满疑虑和探索欲望。
高中时期,当广告照片让我突然变得知名后,在学校里变得敏感,以至于每一步都被怀疑,每一次行动都似乎需要解释清楚。在那个纯净而单纯的大院里,我们之间缺乏深入交流,只能彼此猜测对方的心思,而到了高中,那些陌生的环境、勾心斗角,让原本温顺如花朵初开的小女孩开始收缩自己的光芒,从而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就像是把那把伞收拢起来保护自己免受风雨侵袭一样。我甚至不知道真正的、高圆圓名字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样子,只是在遥远的地方缓慢展开,却又无法完全揭晓,因为那都是为了生存下去,为保护那个还未准备好向世界展示真实版面的少女所作出的牺牲之举。
然而现在,当一切尘埃落定后,那把伞终于可以打开,让阳光洒满我们所有那些曾经隐藏、但其实早已准备好了去冒险、去追逐梦想的事情。当我们走进电影剧本里的角色扮演,或许只不过是个简单且平淡的地步,但却是我真正寻找自我的旅途上的重要环节。
因为创造性的力量让生命更加丰富,更具有意义。而对于那些曾经害怕自由选择与创造能力限制者来说,他们将会发现,最终他们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或是不擅长某事才选择秘书这样的职位;反倒是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安全感与稳定性以安抚内心深处那颗渴望变革的心灵。
《南京南京》这一作品,对于我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启示了我思考关于"真正的是谁?"的问题。当陆川告诉他说:“你在演的是你想成为的人,但不是真正你的时候”,这是一个震撼性的打击,无论如何,都难以忽视它影响力深远。
《南京南京》之后,无数次关于崩溃与爆发出问题浮现出来,从最初对于角色认同产生质疑一直到最后发现属于自己的声音,并决定放弃过去制约自身发展潜力的恐惧——即使它们历经岁月累积,并且强烈如潮水般席卷过来也不能阻止我们的决志,一切皆应迎刃而解!
至于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要学会放松,不要急功近利;其次,要勇敢站出来,为梦想奋斗;再者,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我们的独特存在,同时也不会错失任何宝贵瞬间!
所以,如果问及哪个阶段是我最喜欢的话,是因为每一次新的挑战都是激励个人成长的一个契机,无论是电影制作还是现场表演,每一次机会都是让我们超越自我的最佳时机。如果说有什么特别值得珍惜的话,那就是能够不断推翻旧有的界限,为新的可能性敞开大门,而这些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只有持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拥抱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