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明挥臂创业梦想在手中绽放
文/李源溪
我最初的想法是先谈王赟明的校园生活,再谈他的创业之路。采访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校园和创业这两条线从来都是密密交织,或明或暗,紧嵌在他的成长轨迹中,共同构成他生活的主调。
千佛山一晚,勾勒人生大图景
采访在王赟明集合网的办公地进行,他们的大型会议室门很大方地敞开着,我们直接进去就行。因为之前采访时间来回协调原因,他本不知我们今天要来,一明白来意后,他迅速换了件衣服,因为昨晚睡眠时间很少,为清醒他迅速用凉水洗了头发,一会儿把我们领到他的办公室开始采访。他说话速度很快,思维敏捷,每抛出一个问题,他都像是事先有过成熟的思考,飞速地说出他的想法。但是他坦言,“大学三年级时,一天晚上,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千佛山上,把很多事儿想明白了,我理清了自己的未来,没有错,对于人生总能有所规划。”
有些报道偏爱用“传奇”来形容他之前的一些经历。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带领弟弟收废品、卖鱼、卖烤羊肉串;高中时承包邮局送信业务,上大学后卖方便面、软件、做网站。他经手的事项,没有亏损的一次,都盈利。我最初的想法是先谈王赟明学习生活,再谈他的创业之路。采访过程中我才发现,这两条线从未分离,或隐或现,在他的成长轨迹里紧紧相连,是他生活主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大学四年间,他作为班长意识到每次举办班级活动因为同学家境不同总让他为难,因此改变了个人做买卖变为带领全班同学做生意,从小站点变成了连锁形式。在这个班子里所有开销都不需要同学自付,而毕业的时候每个人的返还超出了预期。这不仅是在学术上取得成功,也成为当年最多考研研究生的班级之一。在那段日子里,不仅管好学习,还带领大家挣钱,还包办心理疑问,如恋爱烦恼和家庭琐事等,全都靠自己解决。当提及这些往事,他又仿佛回到那个时候的人物角色,那份得意溢于言表。
然而,这种“一刀切”、“全部听命”的模式也遭到了许多同学反对,以及个人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这些因素也让风光背后的压力增添。不断地给自己独处时间,现在每天早晨就是一个人与世界对话。那段三年的日子,让王赟明深刻体会到:“平时一直在群体之中,在动态状态中,因此我一定得给自己独处的时间。”那一年夜半,从千佛山下来的结论只有一个:“活着。”
挥臂游泳,与挥臂创业同样如此,也许是因为王赟明身为山东人,或许是在千佛山上的锻炼决定,将身体健壮视作成功前提至今仍保留游泳这一爱好。而就在这过程中,无数次挥臂投入工作,无数次挥臂追求梦想。在五年的职场实践之后,当终于踏入清华读MBA时,那个曾经坚定无比目标终于被实现,但也是曲折而非直线。此前的五年,是一次漫长而艰辛的人生探索,最终成为宝贵经验和理论提升。
清华MBA,不仅是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当年考大学时,那位朴实农民父亲只知道一个名牌——清华,而现在看似偶然,却隐藏着宿命般的情节。当父母执意将北京以外更好的学校排除掉,只留下清华,这份执念如同引擎一般推动着孩子前进,就像那首《西厢记》里的唐僧寻道一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心愿,即使途径崎岖险峻,也要走到底。
那些岁月里,无论何处,只有一股不服输精神驱使其不断尝试新东西,以此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如果说过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那么现在则是我必须通过实际行动证明我的能力。正如在高尔夫球场上,每一步都需精确计算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我的整个商业策略,就是找到市场需求,然后提供服务连接双方,使他们受益匪浅。我始终相信,如果哪里有需求,便应以此为基础建立市场机制,用这样的方式吸引商家和消费者参与进来。这便是我对于商界的一种信仰——只要需求存在,就一定有人能够满足它,并因此获得回报。
管理团队方面,我认为团队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一类是领导者,他们拥有宏大的目标与方向,即公司老板;另一类则包括勤奋者、优秀者以及平庸之辈,其中每一种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把这个比喻作西游取经,其中领导者的角色相当于唐僧,他们指引方向并激励大家向前迈进。而其他成员各司其职,为旅途顺利提供保障。这便是我对于企业运营的一种理解——不同的角色结合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整体力量,最终达成既定的目标。
最后,我们讨论了两个网站:集合网与窝窝团。这两个项目共享一个特点,它们都是信息媒介,将需求双方连接起来。“哪里有需求那里就有市场”,这是我的经营理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要盈利来自窝窝团,而集合网尚未实现盈利,但这并非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我希望创建的是能够同时满足社会价值与商业效益双重要求的事情。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原则,我们就会找到正确路径,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能保证我们的企业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