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25年只做一件事10个英雄人物素材摘抄人物场景
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对面的高架桥下,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小楼默默伫立。这里是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后工作的地方,“娃哈哈是在这里诞生的,25年了,宗总舍不得搬家。”娃哈哈的员工说。
42岁开始创业,从14万元、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开始,到拥有财富800亿元,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25年来,宗庆后心无旁骛,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坚守着自己的实业帝国。其个人奋斗史,无疑是一部真人版的“励志”。
11月14日下午,在这座普通的小楼里,宗庆后笑呵呵地请记者喝茶,他轻描淡写地讲述着娃哈哈诞生25年来的林林总总。
提起往事,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只用了几万元钱简单粉刷了一下墙壁和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他坦言:“早年的创业艰辛已深刻刻在我的记忆里。”
随着时间推移,其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他开始为人家代加工产品。风里来雨里忙活一年,一算账居然有了十几万元进账。尽管赚了一些钱,但他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1989年,他带领校办工厂的100多个员工开始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当时国内食品市场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就连方便面都是稀罕玩意儿。”娃ハハ儿童营养液一经面世便迅速走红。
1991年,他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兼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将其发展成为集团公司。这一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
1994年,对应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他投身西部开发,与四川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建立合作。此后他迈开“西进北上”步伐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160多家分公司。
1996年的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瞄准瓶装水市场,并成功推出了娃ハハ纯净水,有经济学家曾认为这是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
经过25年的努力与挑战,现在他的集团旗下的娃ハハ系列产品销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在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双重影响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他的答案是专注:“认真做好一件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我们的信念从未动摇,我们视而不见虚拟经济,一心一意搞实业,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最实惠必需品,是我们不变追求。”
虽然作为一个强势的人物,但他却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从未辞退过一个员工。一方面高高在上,又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他深谙“中国式领导”的精髓。在管理经销商方面,也展现出他的另一面,即通过建立遍布全国6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三四万个二级批发商销售终端网,与经销商结成利益同盟体,使得整个销售体系更加紧密联结,加强自身控制力度。这也是他管理经销商成功之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