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难道不如把就业当创业在人生奋斗的励志短视频中不是更有意义吗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拼的是坚持和执行力
李想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认为创业的路上荆棘遍地,关键是贵在坚持。
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
但当时,在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当时,李想去注册公司,市工商局回复,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与其他3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当饿了就吃方便面,最终连方便面也懒得做,就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他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 李想 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 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小子说出不上学的话,“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大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一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我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随后,他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领军人物。在这样一种独到的培养模式下,他们真的就在他的手下,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非常有意思的是新招进来的一个年轻人才什么都不会,但两个月以后,就已经有人花6000元、7000元待遇要把这个人的挖走。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原因之一,即使是在周六、周日也会上班,他们一年比别人多干5个多月时间。我觉得可能企业性质不同,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红海大家拼的是执行力。
从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要单打独斗,每到一个关键的时候,都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的春节前,说服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而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也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但他最终没舍得卖。他发现自己要卖掉的是整个团队而非网站,所以心里特别痛苦。他真正想要的是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而不是金钱。
如今,他领导着同为以80后为主体员工。他认为80后的责任心也能成为行业精英。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