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岁月里的贫瘠老人歌

  • 励志成功
  • 2025年03月24日
  • 春寒料峭,连日阴雨,湿气缠绵难散,仿佛能浸入骨髓。家乡的早春尤其冷漠。往昔,每逢这般时节,我总是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送上一只铜脚炉,或手中捧来布套包好的“汤婆子”,手与脚俱感知到阳春般的温暖,这便是我心中所谓的“暖老温贫”。如果说宝钗过生日时,以甜食和热闹戏文来款待贾母,那么刘姥姥归家的那一天,园中的姑娘们送去青纱、茧绸、粳米、果点心,以及随身衣衫,还有一百多两银子,那才是真正解救困境又带来慰藉

温暖岁月里的贫瘠老人歌

春寒料峭,连日阴雨,湿气缠绵难散,仿佛能浸入骨髓。家乡的早春尤其冷漠。往昔,每逢这般时节,我总是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送上一只铜脚炉,或手中捧来布套包好的“汤婆子”,手与脚俱感知到阳春般的温暖,这便是我心中所谓的“暖老温贫”。如果说宝钗过生日时,以甜食和热闹戏文来款待贾母,那么刘姥姥归家的那一天,园中的姑娘们送去青纱、茧绸、粳米、果点心,以及随身衣衫,还有一百多两银子,那才是真正解救困境又带来慰藉。

我想起屠格涅夫在遇见一个乞丐时,他紧握对方脏手,对他说:“对不起,我什么也没带。”然而那个乞丐却被深深感动。这让我想到炒米,就像郑板桥所言,在寒风凛冽之际,用炒米以慰藉亲友。那是一种简单而充满关怀的情谊,是一种在冰冷中传递温暖的心意。

回忆起来,我们小时候还能享受到这种小确幸,那不是雪白如爆米花,而是焦黄色,有着好闻的锅巴香,一嚼即碎。在人到客至之际,用半碗炒米冲上滚开水,是那种快餐速食,让人快速满足。尽管没有板桥说的“佐以酱姜”,但撒上红糖,再用筷子扒拉两下,一仰脖喝完,不留一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而最美味的是泡炒米中的溏心蛋,将蛋刚熟之际立即出锅,与热汤混合,再撒上红糖,便有了海洋日出的流质口感,即使舍不得吃,也要慢慢吮吸,以尽情品味。

在这样的环境里享受如此奢侈的饮食,如同世间最幸福的事。我明白,无论何时,只要能够为别人提供一点点帮助或安慰,就是一种生命中无法磨灭的情谊和体恤。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地道养老生活——既有物质上的保障,又有精神上的慰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