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思念爱情在一件物品中的转移故事
我曾两次聆听廖静文讲述的报告,那是在初中和高中。尽管记不清具体内容,但她提到徐悲鸿时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太年幼,无法理解那份情感。
十几年后,在2002年的某个日子,我再次见到了廖静文。她已经是八旬高龄,却依然保持着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光滑白皙的皮肤和清秀五官。她常穿紫色衣物,因为徐悲鸿最喜欢紫色,所以她总是这样打扮。
由于她的听力不佳,她戴着助听器,需要我大声而迟缓地说话,有时候一句话重复好几遍。但她的想象力丰富,思路清晰,每件事都从头开始娓娓道来。
1945年底,当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前,他为了解除与蒋碧薇之间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纠缠,便答应给蒋碧薇100万元和100幅画,这让他积劳成疾。廖静文认为,没有那段艰苦岁月,徐悲鸿可能不会早逝。因此,当提及蒋碧薇时,她既有愤怒又带有不屑。
当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只有30岁,一位年轻女子独自面对人生。在这之后,她自然会迎来新的感情经历。我选择不触及这一部分,是出于对她以及对他人的尊敬,也是为了他们共同度过的人生旅程。不过在谈论遗憾时,她意外地提到了一个与徐悲鸿以外的情感经历。
一次火车旅行中,他们遇见了一个军官,这位矮小英俊的男子迅速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并且产生了对廖静文的情感。他成为了一家朋友,并在交往结束后勇敢地向她表达爱意。尽管被他的真诚所动摇,但她坚持要为永远活在心中的徐悲鸿保留空间,最终他们决定结婚然而,他们未能幸福相守,最终以离婚告终。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理解和尊重对于过去情感的承诺。
听到这些,我感到自己的眼眶湿润起来。这份伟大的爱情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无需言语就能传递出的感情。此刻,我仿佛也可以理解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就像如果有一天能够再次见到他,我将哭泣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把这五十年的思念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