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曾国藩反复的可怕与光芒
文/流沙河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篇文章,就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分子”,觉得这顶帽子有趣。
现今混到六十快退休了,突然瞥见湖南大学出版社精印的《曾国藩家书》,非常吃惊。买一本来瞧瞧。
瞧瞧之后,更吃惊。这家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训,上开自我批评的先河,不忘修身养德、狠抓自己活思想、狠斗私字一闪念,都堪作样板。不像我和我所见的一些人,只是嘴上挂着自我批评,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道光二十二年,他三十一岁,从十月初一那天起,每日在《过隙影》中写下:“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如身过、心过、口过,都记出,并终身不间断。他必须用字字正楷,以示狠抓狠斗狠修养。而且,还要把这些改进落实到行动上。他从战争中学到了战争,一次失败就能吸取教训,不骄不躁,一路攻下去。
咸丰四年十一月,他攻下黄梅县,与九江府对峙,并函告家人:“军中声名极好,现在百姓爆竹焚香跪迎,我方军队如洪水猛兽般压迫前进。”但他仍然谨慎备至,“寸心兢兢且愧且慎”。
两月后奉旨署湖北巡抚,加官晋爵,而他却提醒家人:“只愿官职稳定,无需更多提升”。第二年打败仗后,他整顿水师,在鄱阳湖防守,“日夜操练”、“防守万无一失”。他还多次巡弋长江,为阻断武汉与南京之间太平军的联系。
第三年,即咸丰六年,他收复武汉,有功被授予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但仍然提醒家人:“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这才是君子的生活方式。”
相比之下,那些在南京城内忙碌的人们,他们忙的是建造豪宅、筑园林、祈求神灵和享受权力。在广西,大脚婆早已生育出小衙内,而天王洪秀全则经常发疯狂地宣布昨晚梦到的信息。此时,此刻,我们站在这里,对比两个阵营,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家伙实在令人害怕和厌恶!
这个家伙,将自己的生命许给国家,将精神寄托于家族,其信函不断地寄往湘乡老宅,对父亲提醒不要介入朝廷事务或为别人的事情说情。他担忧儿子可能会因为官位而骄傲,所以告诉他们不要坐轿也不要让奴婢等待他们。他还强调后辈们应该勤勉学习,不仅要种菜喂猪,还要学烧茶煮饭以培养劳动习惯。
他的弟弟也是一样,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英勇,但他的言辞却充满讽刺和轻蔑,这让兄长深表忧虑。当他的另一位弟弟因其行为引发矛盾时,他再次警告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要求兄弟们谨慎行事,不应因功高盖世而骄横或懒惰。在一次次严厉指责之后,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而不是个人问题。但即使如此,这样的态度依旧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感到敬畏,同时也有一丝恐惧,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人物很少,而且这样的品质更是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