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国最励志女人中的可怕力量
文/流沙河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篇文章,才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分子”,觉得这顶帽子有趣。
现今混到六十快退休了,突然瞥见湖南大学出版社精印的《曾国藩家书》,非常吃惊。买一本来瞧瞧。
瞧瞧之后,更是吃惊。这家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训,从未放松过自我批评与修养,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诱惑和影响。他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样的励志人物,他更像是一位深思熟虑、不断自我完善的人。
道光二十二年,他三十一岁,从十月初一那天起,就开始日课册,每日写下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以便于后续的改正。他不是为了炫耀或表演,而是为了真正地改进自己,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他的信念。
《过隙影》必须字字写正楷,以示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仅如此,还要将错误及时指出,并且在实践中去纠正。在一次与小珊之间的误会被及时解决后,他感慨地说:“从此欢笑如初。”这是他对待问题态度上的坚定,也是他为人的真诚和勇气体现。
这个故事,让我不得不再次认识到,这个时代的人物,不仅是在历史舞台上留下痕迹,而且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激荡着永恒的力量。他并非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时代精神、道德标准和智慧象征。他教会我们,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中,都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对待自身错误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及不断追求完善之路。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男人,为何让那么多人敬仰而又害怕?
这家伙,在战乱交织的大江南北,他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投身于军事政务之中,却始终未忘家族根基的小康生活。在许多时候,他提醒家人们不要沾染官场习气,要勤俭节约,要尊重劳动者,这些都是当时社会上少有的理念。而他的这种思考方式,让那些只关注权力与名利的人感到无比恐惧,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思想能够改变一切,他们也无法避免它带来的冲击。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一位男人,其实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人物。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那种坚定的信念、清晰的价值观以及勇敢面对挑战的心态。这,就是那个人物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他令人畏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