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尹明善在社会舞台上的辉煌成就
1986年6月的一天,在长沙市一家民营书报刊发行公司里,进来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躯瘦削的书商,从他那浓重的川味口音中,发行公司的经理很快明白了他的身份及其来意,便盛情接待。客人是重庆一家名为“教育书刊社”的老板,刚下海不久,也是专业从事方兴未艾的民营二渠道的书报刊批发生意;这次来长沙,就是准备到全国闻名的黄泥街书市批购一些书刊,运到重庆去销售。
同为从国营单位下海,又在进行同一行业,尤其是大家都同属民营性质,因此,感情的沟通便很快实现;而有关创业的初衷、行业发展的前景憧憬、经营技巧的探讨等话题,在不经意的交谈中,主宾双方几乎都一下子有了互为知音的感觉。
“在我们面前,你至少是前辈,是专家!”得知这位重庆老板是从出版社下的海,机械工人出身的小伙子摆出请教的心态。 “你们都还只三十来岁,大有可为啊!可惜,我已年近半百了,都快老了。” 重庆老板则不无羡慕、并深抱遗憾地对年轻的小伙子说。
时间不长后的谈话,被不断新进来的业务联系打断。在一位个子矮胖皮肤黝黑的大哥大咧咧地踏进门后,那位重庆老板便起身告辞,说:“以后多联系,一日方长。”
思绪从与重庆老板的情感交流氛围里出来后的小伙子,再次进入了与那位广东大哥生意谈判游戏规则中。两手中指各戴了一颗硕大金戒指的大哥,是当时全国民营书报刊发行业中鼎鼎有名的大亨级人物,他由于进入民营书刊行业时间早,有着魄力并经营有方,为人豪爽,所以,他不仅早已成为了中国首先富起来的人之一,而且,其名声还享誉于整个刚刚兴起的一片民族工业界界。他能同谁往来业务,便常常能成为对方向外夸口荣耀之作。
这个曾经不知不觉中进入当代中国历史的小伙子的路途,还有什么与事业成功相关的情节呢?他曾告诉记者采访时诉说:早在五十年前,我就开始了自己最初商旅生涯。我12岁和50多岁的小脚母亲,被运动到了荒山顶上一个被弃用的茅草屋,只凭一块薄地几个锅碗生存艰难。我决定做生意,从一个好心人的手里借了五角钱步行城里把钱批发成针,再回到乡下沿村叫卖,每天五角钱针能卖一块多钱,每天赚得钱买够米后就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月后我就富裕得拥有好几块钱,这就是资金调动及拆借,最值得记住的是通过卖针,我居然懂得今天所说的资金调用及拆借。这其实是在乡下卖针售出的每分钱都交给他去买鸡蛋,他可以多几块更多收购鸡蛋;到城里的他再将这些鸡蛋卖掉,把赚到的钱交给我,我用这些积累好的银两购买更多针头线脑。这是一种非常成功资本运作,而我只有12岁。
12岁孩子不得不“做生意”,不是尹明善少年时代聪明能干,更像是尹明善少年时代艰辛困苦。一入课堂,就成了这里最出类拔萃学生学习成绩扶摇直上,对数学专业自学完大学课程;高中二年级解答出了当时中国数学界一些顶尖难题。此外,还刻意在方面下功夫,如写文章、音乐创作、体育理论等,以全面发展。但命运却又覆手将他打翻1958年的反右复查,让高中三年级的一个言论使他被踢出学校。
然而,这段坎坷的人生,并非玉其晚成。而是在45岁的时候,当尹明善启动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前,他的人生轨迹又有些什么内容呢?
2000年的11月8日委员长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在那里任唯一出席会议的地产巨擘。当夜委员长亲切对尹说:“尹明善,你过来,我们单独照个像表示我对民营企业家的支持”。委员长曾于1997年专程视察他的力帆集团,而力帆集团几年的迅猛发展更给予留下印象。在2001年的3月总理更欣然对尹赞扬:“你是一位成功 民營企業家的!”并在政协会议上点名表扬。现在作为CEO和董事会成员,不仅拥有一系列光环耀眼头衔,还率先担任了一份党委精神体现中的重要职务——工商联合会(总商会)会长。在这个位置上,不仅展现个人份量,更标志着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
是否反而玉其晚成?不过,“穷人的孩子”如今已经变成了亿万富翁。而且,在54岁的时候,即2015年10月28日,《福布斯》杂志公布年度全球亿万富翁榜单,其中包括四川省共2500余万元资产或以上个人,其中包括18,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资产者共计约1000人,其中包括两个名字分别叫李建宁和王健林两人均以超过500亿元资产列入其中。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具有不同背景但共同特征即高财务能力和资源控制能力以及市场影响力的著名家族成员,但他们无法避免成为新闻焦点,因为他们既可能因各种原因受到媒体关注或因为某些行为引起公众争议也可能因为某些突破性的事件或者关键决策改变而获得广泛报道。不过,他们之所以能够保持低调,可以理解为他们对于隐私保护持有一定程度上的尊敬,同时也希望继续维护自身的事业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