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国成功女性百杰的反复惊叹

  • 励志故事
  • 2025年04月24日
  • 文/流沙河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篇文章

曾国藩中国成功女性百杰的反复惊叹

文/流沙河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篇文章,才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分子”,觉得这顶帽子有趣。

现今混到六十快退休了,突然瞥见湖南大学出版社精印的《曾国藩家书》,非常吃惊。买一本来瞧瞧。

瞧瞧之后,更吃惊。这家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训,小承自我批评的先河,不时忘修身养德,一刻也不忘狠抓自己活思想,一刻也不忘狠斗私字一闪念,有所成就便即告落幕,不像我和我所见的一些人,只能在嘴上挂着自我批评而已,他有具体措施,每日在行动中实践。

道光二十二年,他三十一岁,从十月初一那天起,就灵魂深处爆发反,对自己订下了一份日课册,以名之曰《过隙影》(如若将其视作电影,则为“过电影”),天天在上面写。他写些什么?“每日一念一事,都要写进去,以便触目克治。”凡是当日犯下的恶习、心思、言语,都要记下来,并且终身不间断地进行这个过程。

《过隙影》必须用字字楷体,以示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但如此,还要把这些内容付诸实践。在十月初九日,也就是《过隙影》刚好写到第九天时,他猛然意识到与小珊之间积怨的情绪错误地让自己采取了一种“非礼”的态度,那晚即前往小珊住处,“登门谢罪”。四天后,她请他吃饭,他们重新恢复往昔欢笑的关系,这使他深感前嫌尽释矣。

想象一下,《过隙影》中一定还记录着许多丑陋的心理和行为,这足以证明他的自我批评勇于直面真相。这老头儿真是令人敬畏!这家伙,可以说是无限热爱本阶级最高领袖道光皇上的忠诚之举。在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当皇太后七十寿辰之际,他作为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与满朝文武一起跪拜,为之一睹龙颜(其实只是一次给太后鞠躬时感到龙臀高耸),立刻想到咱们皇上春秋已高,却仍旧强健如故,在六十一岁生下八阿哥,在六十四岁又生下九阿哥,可见圣躬老而弥康。此外,还目睹七阿哥仅八岁,即骑马风度翩翩,如龙种气象。这一切都是极好的喜讯,让他们分享幸福。一位忠诚守护的小龙,与慕爱的小龙共同生活,不可怕吗?

这家伙,从进士出身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教育和司法工作,从未掌握兵权。当咸丰三年太平军攻破南京城时,他并未参与政事,而选择回到湖南组织湘军,并声称这是为了国家大局。他从战争中学到了战争,无论胜败都不骄傲,不贪婪,只是在战场上愈打愈顽强,一路冲杀下去。

咸丰四年十一月攻下黄梅县,将近九江府,便函告家人:“现在我的名声很好,在所有经过的地方,都有人点燃爆竹焚香向我们致敬,有钱物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如果这个男人因为病倒而停止战斗,那么太平天国内部可能会出现希望。但遗憾的是,这个男人并没有病倒,而是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唯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两月前奉旨署湖北巡抚,被赏戴花翎,但他却担忧官职不要再升,加官晋爵不要多,因此请求大家不要因为他的身份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父亲大人近来常到省城县城替人说情,”提醒父亲:“此乃干预公事!”朝廷准备派遣新的学官去长沙,又提醒父亲:“万不可去拜访!”

以上所述皆发生在道光年间的事宜。

咸丰四年四月屡次挫败之后,“幸运湘潭大胜”,又函告家人们:“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的旧规制,使子孙后代无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情。我亲自动手拾柴收粪;插田莳禾也随时学习。”两天以后,再次嘱咐兄弟们勿至长沙军营寻找他,说你们应当留在家里教导弟弟妹妹们勤俭节约,用劳动锻炼身体,而不是沉迷于奢华享受。”

同年的九月收复武汉,有功被授予署湖北巡抚赏戴花翎,同时警告兄弟们切勿让子女接近腐化堕落的情境,因为这样会导致家族衰败。“诸弟须教子侄勤俭守节,我虽外界权势显赫,则家庭子侄更易沦为骄奢淫逸。我则竭尽全力防止这一步迈出去。”

咸丰八年,在江西建昌行营期间,又函促兄弟们阅读、种植菜蔬、养鱼喂猪,并规定后辈应走路不能坐轿骑马;女眷亦需勤劳不可懒惰。“诸女莫懒惰,要学烧茶煮菜。”

到了咸丰十年,被授予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职位,此刻功名达顶峰,但依然忧虑家族成员缺乏艰苦生活经验,对他们提出警示:“余家的后辈,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的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膏肓而不知觉吾深以为虑。”

像这样的老牛筋,让我们蜀民羡慕不已!

这家伙,不仅严厉管束家庭成员,而且经常敲警钟,同时也严格监督他的弟弟——曾国荃——的思想活动及时进行细致思考(旁边有人轻声说道,“反思思想工作!”我暗暗赞同)。

9兄长曾国荃,因参加咸豐六年的战役,由此踏上了战场,与三年前的胞兄一样成为死敌,最终葬送掉太平天堂京。而且最终还是埋葬掉它。在2个月后的信件中,本应该对待领导者表示尊重,但9兄却指责对方为“傀儡膻腥之辈”,表明对那些指挥者的不满意。此信被认为已经露出了耐烦情绪,所以由11兄给予批评,说这种言辞已经超越忍耐范围,将来恐怕难免发生摩擦,然后劝阻他注意言辞不得失衡。他接着表示,如果没有之前赠给他的箴言的话,也许会更加疯狂。不过紧接着就拿出尺斌告诉他:盛名远震京师,看似荣耀,其实难以维持!你必须尤其小心!然后3个月内再次提醒他关于与同僚关系紧张的问题,以及随员仆从外出的嚣张姿态以及自身面目匆忙接受的事实最后第三个消息里警告地说:若一个方面建立功业立世誉,一方面求田问舍内图厚泽,则既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意志则断不能持久。此乃余所深信必由体验者也。但不到一个月时间又寄去另一封信专讨论倾听批评哪怕不是真理,只要态度能够抑止即可,即使是不确切的话题也不妨加以勉励。这8个字最终被奉为队伍中的金科玉律,我们耳朵都哗哗响起来啊,看来原来还是这个人的话语啊!

这家伙,“抑然”了一辈子的生活,没有任何进取欲望,只坚持传统格言“盛时常作衰时常备”,不断提醒自己和别人才不会因成功或失败而放松警惕。而这些故事传唱至今,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既奇怪又神奇,这样的传奇人物简直令人敬畏透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