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47岁创业之路亿万富翁的正能量榜样在社会间传颂
1986年6月的一天,在长沙市一家民营书报刊发行公司里,进来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躯瘦削的书商,从他那浓重的川味口音中,发行公司的经理很快明白了他的身份及其来意,便盛情接待。客人是重庆一家名为“教育书刊社”的老板,刚下海不久,也是专业从事方兴未艾的民营二渠道的书报刊批发生意;这次来长沙,就是准备到全国闻名的黄泥街书市批购一些书刊,运到重庆去销售。
同为从国营单位下海,又在进行同一行业,尤其是大家都同属民营性质,因此,感情的沟通便很快实现;而有关创业的初衷、行业发展的前景憧憬、经营技巧的探讨等话题,在不经意的交谈中,主宾双方几乎都一下子有了互为知音的感觉。
“在我们面前,你至少是前辈,是专家!”得知这位重庆老板是从出版社下的海,机械工人出身的大连老板便由衷地摆出请教的心态。
“你们都还只三十来岁,不仅如此,还多才多艺!正是在这个年龄段干事业最有可能成功,而你们大有可为啊!可惜,我已年近半百了,加上我当时选择错误,现在看来,那些决定似乎也没那么正确。”重庆老板则不无羡慕,并深抱遗憾地对年轻的大连同行说。
时间不长的事务活动很快被不断新进来的业务联系打断。在一位个子矮胖皮肤黝黑的手表销售员大咧咧地踏进门后,大连老板便起身告辞,说:“以后多联系,一日三省吾身。”
思绪从与广东手表客商的情感交流氛围里出来后的大连老板,他立马又进入了与那位广东手表客商生意谈判游戏规则中。两手中指各戴了一颗硕大金戒指的大哥,是当时全国民营手表发行业中的鼎鼎有名人物,他由于进入民营手表行业时间早,而且做事有魄力并经营有方,所以,他不仅早已成为了中国首先富起来了的人之一,而且,其名声还享誉于整个刚刚兴起的手表发行业界。他能同谁往来业务,便常常能成为对方向外夸口的一个荣耀。
15年后,那家曾在全国业界小有名气的大连手表发行公司,不复存在,而那个曾经凭三个歪歪斜斜的小字莶名,便能一次从各地批调价值可达几百万的手表,因而在全国手表发行界威名赫赫的大哥,则销声匿迹杳无音信,不再为业界所知,更再未见其影踪。然而,当年的那位自称“已经是个老头”却又充满希望和热情的一直跟随着企业家的轨迹,一直默默付出的他,如今却赫然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巨富排行榜!
2002年的《福布斯》中国前100名巨富名字单列出了一个65岁高龄,却仍旧精力充沛、财富滚滚涌现的人物——尹明善,这个人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1950年1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寻找之旅。当时,小尹明善和50多岁的小脚母亲,被迫搬到了荒山顶上的一间被弃用的茅草屋,只靠一点薄土和几个锅碗维持生活。体力不足以种田出粮,只能靠智力养家糊口。他决定“做生意”,借五角钱买针,然后沿村叫卖,每天赚得足够买米存款。一周后,他就拥有了一些钱。这就是他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市场化试验场之一。而这个简单直接但极具影响力的策略,即资金调用及拆借,为他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小乡村里,没有多少机会,但尹明善用智慧战胜困境,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掌控命运。
尽管少年时代即展现出非凡能力,但他的道路并不容易。他考上了公立中学,并因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不久,他成了学校里的佼佼者,无论数学还是文科,都表现突出。在文学方面,他甚至能够发表文章;音乐方面,他自学作曲写歌曲至关好听;体育理论方面,对排兵布阵也有天生的悟性。此外,还担任18岁时女子篮球队教练,以此带领队伍取得冠军。但就在这样光彩夺目的青春巅峰时刻,被错误归类右派风波席卷而去,让他不得不离开学校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这段经历虽然让人感到悲哀,但它也成为了他将要走过的人生旅途上的重要基石,因为它培养出了坚韧与智慧,使他更适应未来挑战。
回顾过去,我们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偶然的事情其实都是命运安排好的转折点,它们塑造了今天伟大的企业家的形象。而对于那些追求梦想、勇敢面对逆境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总有一片属于他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