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不是激荡着中国梦吗
中关村:激荡着中国梦的故事,关于坚持的名言及事例
1980年秋天,46岁的陈春先从美国考察回来,他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在北京建立自己的“硅谷”。这一年冬天,他在中科院的一间仓库办起了一家“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是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这个小小的开始标志着中关村开启了自己传奇般的时光。
30年后,中关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头。这里汇聚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创办企业3000多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85家。这一切,是因为时代、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促成了中关村“中国梦”的实现。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这一切背后的支持力量。从1952年中国科学院定址于此至今,这里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超过150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个国家工程中心。在这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为人才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库。
腾讯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由腾讯研究院牵头组建的清华大学—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在图像视觉显著性检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正是当地政府通过设立人才特区、科技金融创新等措施为创业环境提供支持,使得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如今,张亚勤作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其对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承诺已经付诸行动。他说:“做出真正改变世界的基础研究成果或关键性技术产品”是他的新目标。而这些目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实现,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愿景。
程炳皓则以其创立开心网的事迹证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即使身处普通人,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而这正是中关村精神——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期望,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可能触动未来。
因此,我们可以问:不是所有激荡着中国梦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