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国梦又将如何激荡伟人的简短故事里藏着怎样的答案
中关村:中国梦的传奇故事
1998年底,26岁的程炳皓来到北京中关村四方利通公司,这是他应聘第五家企业。他曾在研究院担任打字员,是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年轻人,但为了“获得一个城市户口”,放弃了上大学机会。就在他进入四方利通不久,公司完成了与海外最大华人网站“华渊资讯”的并购,一家全新的互联网企业——新浪网宣告成立。
9年后,程炳皓成为新浪首席技术官,他辞职拿着300万元创办了一家社交网站——开心网。随后,他的网站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之一。程炳皓的故事,只是中关村风起云涌的30年中诸多传奇中的一个,也诠释着这处地方的魅力所在: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仅仅通过自身的聪颖、奋斗与坚持,就能创造梦想,改写命运。
中关村更在于,在这里个人与国家相融合,梦想与现实相对接,共同激荡着成长中的“中国梦”。1980年秋天,当46岁的一位物理学者陈春先从美国考察回来,在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所见所闻滋养出了他的一个梦想——中国应建设自己的“硅谷”,让沉睡在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可以转化为有市场价值商品。这一年冬天,他借200元钱办起了一家民营科技实体——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这标志着中关村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当时光指针划过1980年的这一刻,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同步,与这个时代同步,那些怀揣五光十色的梦想的人们聚集于此,为理想和未来踏上征途。在这里,有冯军23岁那年的决断,从卖键盘做起,用220块钱闯入了中关村;有柳传志40岁那年的勇气,从代理IBM电脑做起,最终收购全球PC业务崛起为全球第一大电脑公司;有邓中翰31岁那年的毅力,将美国创办的事业带回国,并研发成功了“星光一号”产品,如今已占领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
这些个人的故事,每一段旅程,都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技术创新无限可能性的追求。正如潘海东所说:“常听到有人将开心网崛起称为‘奇迹’,其实‘奇迹’不只在开心网,而是在这个充满朝气、变化、创业机会和创新之美的地方。”
为什么是这样的奇迹?因为时代、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共同促成了这种实现。而高校和科研机构汇集,为创新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库。在这个地方,不同行业之间互动交流频繁,使得每一次碰撞都可能产生新的火花。而政策支持也越来越完善,让人才能够得到培养,让项目能够得到资金支持,让智慧能够被转化为实际应用。
如今,在腾讯研究院牵头组建清华大学—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不到半年内,就取得图像视觉显著性检测方面突破性进展,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即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出任前,其目标始终是将研究院打造成世界级别,并且已经实现。但张亚勤现在又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要做出真正改变世界基础研究成果或关键性技术产品。
总而言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次尝试,他们都是因为拥有这样一种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时代。而我们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它不只是关于编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追求。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个地区称作激荡中的中国梦的地方。当你站在这里,你会发现,这里不只是关于计算机代码,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心脏地带,是每个人的生活故事,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正在构建的一切。这不是简单地谈论数字或者代码,而是在谈论人类文明史上的下一步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