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同学聚会是人生励志视频中的一种信仰
白岩松:同学聚会,人生励志视频中的信仰之光
对于我们来说,同学聚会已经成为一种信仰,而有趣的是,即使分开了,我们之间的亲密感反而比在大学校园里更深。每次聚会之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岁月的流逝让我们的友谊不断成熟,每一次见面,都像是在酿造亲情,让它更加丰富和醇厚。
当年轻时的人们听到同龄人自嘲说“老了”,他们其实并没有意识到时间悄无声息地消磨着自己的记忆力。在我身上,这种变化尤为明显——过去的事情清晰如画,而今天早上做过什么,却总是想不起来了。如果这就是意味着老去,那么我恐怕早已步入暮年,因为每次同学聚会,我都能清楚地回忆起往昔,但那几天过得多么忙碌,却似乎全然忘却,因为我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那些快乐时光中。
不知何种力量驱动,一种新潮流正在迅速蔓延,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朋友十来岁便常有这样的活动,母亲七十多岁,也最盼望回到家乡,与老朋友相聚。而我,也经历过昨晚与高中旧友共饮大酒,今天上午,小学时代的伙伴就在门口等候。我还要提醒自己,在初中时代的伙伴们到来之前,不要被酒精迷住头脑。但一旦手持酒杯,我宣誓要将一切忘却。
一个班级是否能够经常举行团圆?这取决于学生时期班级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以及几个热心组织者用他们辛勤付出的努力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又留下来的同学的心。还有必要具备智慧,无尽创造出新的理由,让聚会变得不可或缺。
例如我的高中班级,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次大型团圆,有些时候只要有人从外地回来,就算是一小规模的小团圆。而北京中学里的我们,则除了日常见面的频繁,还特别安排了一项每年的九月一日必需参加的传统活动,因为“开学”。
某次飞机上的杂志让我看到关于导演康洪雷的一篇访谈。他和我一样,是内蒙古人,每年都会返回草原,与旧友欢笑畅饮,不用提及《士兵突击》或《燃烧的岁月》,大家只谈论过去,就是大口喝酒,只要下肚顺畅,就释然:“他没变,他还是我们的那个老伙计。”
看到这里,我眼泪涟涟,只好合上杂志,再未读完剩下的部分。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大学毕业二十年后,我们组织一次重逢,将其命名为“至少还有你”,意在表达即使世事沧桑、路途坎坷,不管眼泪占据优势还是笑容,你们都是值得珍惜的人。
在聚会前,我们收集各位提供的校园旧照,用编辑制作成巨大的专辑。在开场仪式上,当几十个中年男女再度汇集校园教室里,当老师也都请客,一开始播放这些照片,从20年的往昔不仅认不出别人,便连自己也难以辨认,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混乱声中,慢慢开始哭泣。这时,看着孩子依然快乐玩耍于课桌间,或许产生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20年的时光真的消失了吗?
在学校聚会中,有很多笑话,比如一位男生向女生敬酒真诚地说:“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满座哄堂大笑,他只好干杯致敬。
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次,我们编辑出了两张CD,上面包含所有曾经流行于校园里的歌曲与舞曲,全长两个半小时,在舞池里跳舞正是在旋律引领之下行进,而这些熟悉旋律让大家仿佛得到安慰,不觉又加添几分青春之美。
甚至有一次晚餐结束、舞蹈结束、醉人的声音也平静下来,但仍有人坐在水泥地上唱起所有能想到的情歌,一直唱到脑海空白。这场盛宴成了难忘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一年后,大批参与者还举办庆祝第一次成功举办二周年的大型团圆活动。
尽管如此,真正困难的是重新融入现实生活中的艰辛,而且随年龄增长,这份痛苦愈发严重,即使幻想能够永远停留在纯真的校园岁月,也终究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事物。而这种幻想,是因为终于明白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现实世界竞争带来的距离感。不过,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正因此才赋予了同学团圆其价值,并促使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吧!
对我们来说,同学团圆已经如同信仰存在,而且有趣的是,即便分离之后,对彼此依然如此亲近且牵挂。每一次团圆,都证明了通过岁月洗礼,我们的情谊已转化为血缘般浓厚,使这一过程继续酿造,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此外,它还让我们对未来保持期待,即便未来可能不会再给予期待所渴望,那至少我们共同拥有的温暖往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