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历让才华更持久中国十大天才少年的物品故事
她是中国作家榜上年龄最大的上榜者,106岁高龄仍精神矍铄,笔耕不辍。作为钱钟书眼中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在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之后,她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依旧闪光,在岁月的历练下烨烨生辉。
1911年7月17日,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大律师,姑母杨荫榆亦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学业精良、乖巧聪慧,深得父亲宠爱。
1928年,一心想报考清华外语系刻苦努力的她,却因南方没有名额,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在校期间,她踏实进取,不仅专业拔尖,还喜欢音乐和昆曲。1932年初,她放弃出国留学机会,凭着执着的毅力终如愿考取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
爱情总是不期而至。在研期间,她与钱钟书在清华相遇并结婚。然而婚后的柴米油盐哪有吟诗作赋来得轻巧,加之钱家男尊女卑观念强,她只得甘做“灶下婢”。随后她跟随钟书留学英国,并发现他分不清左右手,不会系鞋带上的蝴蝶结,即使拿筷子也是一手抓。
生活中,他完全失去了风度,被困于英国食物吃不惯、弄脏房东家的桌布等问题中,而杨绛却笑咪咪地对他说:“不要紧,我会洗,我会修。”尽管她从未做过饭,但摸索学习后能做出像模像样的红烧肉。她还照顾孩子并辅助丈夫学习,同时帮助丈夫复习考试取得好成绩。
他们被迫流离失所时,无论是在上海孤岛还是在各类工作中,比如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英语教师,以及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都展现了她的坚韧和自我提升能力。而当他们遭受政治迫害时,也同样展现出了她的忍耐和智慧,如种菜时利用时间看书写东西,或用假发套应对剃头事件,以保持正常生活状态。
十年折磨之后,他们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如《管锥篇》和八卷本《堂吉诃德》,这套译本甚至成为西班牙国王礼物。此后,他们经历了更多挑战,但直到1997年,当他们面临更大损失——包括亲人的离逝——也不曾减弱彼此间的情感纽带或文学创作激情。当钱钟书病重住院时,已经八十多岁的她独自照料他;当她们面对一系列挫折时,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勇气、智慧和爱的人生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