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正能量明星从悍匪到书生的奇迹之旅
在中国IT界,王峰的名字并不算是第一个创业的VP,也不是最成功的一个。但他有足够的生存智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悍匪,一半是书生,这两面性让他能够迅速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切换。
离开金山
哥们儿,你不要以为我天天跟你讲话像个土匪,其实我骨子里知道在场面上怎么混。在金山,我夹在两个人中间,一个叫求伯君,一个叫雷军。但我活得很好,我跟他们俩都合得来。我有老求那一面,他的玩儿和生活会跟我分享。他不跟我谈工作,偶尔我跟他谈起公司最近怎么样,谈完了,他说,哦,挺好。其实他没听懂,但他觉得王峰的语气很坚定,肯定都是对的。但是到了雷军那儿,他就很认真跟你讨论工作,我也很认真。我在金山的工作方式,每天平均跟雷军开会聊到晚上十点。
这两个人中间,我不能说我起了调和作用,但是确实关系都挺好。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像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候的周恩来。我在金山待得很舒服。一直到2006年底,我觉得没有空间了。那一年,我确实心情复杂。我倒不是说一心想当CEO,但我没空间了。我承认,这和金山还没上市也有关系,即使上市我也觉得金山成长太慢。刚做游戏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们能做到盛大第一、网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后来发现,我们在战略上还是保守了。那一年,有完美时空和巨人都嗖嗖地往前冲,它们非常猛。而我们则遇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我无法阻挡。当时走人非常多,有我的手下直接被挖走做COO。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只为了留一个员工熬夜陪他聊。到了2006年下半年,有一天,在金山柏彦大厦楼下的凉亭蹲了一小时,那是一种落寞的一种感觉。你知道这种感觉吧?就是OK了,不想干了。当时大家也觉得挺好的。你要问为什么呢?因为王峰已经意识到了,如果想要留住员工,你必须比他们更快地成长。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2006年12月,当所有人的建议都不再重要的时候,当所有的人物安排都不再重要的时候,当所有的事情都不再重要的时候,那个瞬间发生了一次改变——我的辞职报告呈上了。当时的心态就是不想干了,因为你真的可以走掉,没有那么重要。不用担心失去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暂且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幻影。在那个圣诞节前夕,那一次深思熟虑之后,无数回忆涌入脑海,却又被无声地点头所掩盖,最终选择的是一种勇敢而孤独的声音——离开。
IDG对此给予支持,他们捧着我的肩膀,说:“别犹豫,让我们一起干。”周全见过我,对我的梦想充满信心;张震对我的决断表示尊重与理解。在IDG那里签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飞往美国,从纽约华盛顿迈阿密,再至波士顿,在那里决定自己的未来路径,并开始筹备新项目。圣诞节后的几日里,在波士顿街头漫步,被城市温暖感染,同时内心却弥漫着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这段时间,是转变与思考的大门打开的一刻,是命运指引方向的一刹那。
现在回望过去,无疑这是个艰难但正确的人生选择。如果没有那些经历,没有那些决断,没有那些困惑,那么今天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完全不同。不过,就如同古惑岁月中的某些记忆一样,即便是在风雨交加之际,我们依然坚持追逐属于自己的事业,用双手为自己编织出属于未来的故事。而对于这一切,或许有一句简单的话语足以概括——“每一步脚印,都镶嵌着希望”。